返回第295章 军制变革(第1/4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颜良在官渡大战前夕,受命分兵的时候,为了尽释袁绍的疑心,将一部分士卒分给了苏游,最后带了六千六百人入兖州。

    在兖州经历了多次大战,虽难免伤损,但颜良的兵却越打越多,实力越来越壮大。

    在长垣伏击战大败夏侯渊所部,又毁坏济水上的浮桥断其归路,最终俘虏了两千八百人。

    其后释放了四五百上有老下有小的俘虏,其余两千三百人被编入了讨逆营中。

    在长垣,又接回了留在白马养伤的三百八十二名老卒,接纳了陈光带来的二百七十六名白马子弟投军,再在长垣、平丘等地招募了两三百新兵,一下子扩充到了八千四百余人。

    在成阳的时候,仲栋为了保持成阳仲氏的名节,主动带了三四百青壮投附。

    之后,讨逆营连破离狐、鄄城、廪丘、范县等地,再度编入一些俘虏,招募了一些新卒,在乌巢、官渡大战之前已经兵力过万。

    在官渡大战之后,颜良为免遭人忌讳,对外宣称手下士卒约有七八千众,另外三千人则属于编外人员。

    他的这个做法倒是和其他带兵将校相反,其他将校们多是把兵数报得多些,一来声势浩大,二来可以从军需官处多讨要些粮秣。

    颜良却不敢如此,他宁愿自己掏腰包来养兵也要把兵数给报少一些。

    幸好他分兵兖州搜掠各地府库,打击了众多不良土豪,获得了大量的财货粮秣,才支撑得起这些人马。

    颜良从邺城北上常山时,路过下曲阳老家,又忽悠了数百乡里子弟投军。

    来到常山后,广募士卒通过比武大会沙汰,再得三千多优质兵员。

    当他提请在常山设立军屯、民屯后,袁绍应其所请,遣了建义中郎将陶升为常山典农中郎将,陶升又带了五百老卒前来。

    再加上常山郡县戍守之卒,常山一地汇集了一万六千多兵力,其中一大半都是上过战场的能战老卒。

    如此多的兵马,再以讨逆营来称呼有些不恰当,怎么着也得称为讨逆军才是。

    不过颜良却没这种打算,朱重八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鼎鼎有名,与其名称好听些,不如低调做人慢慢积蓄实力更实惠。

    由于手下兵马的大幅扩充,对于军队建制的再次整合梳理势在必行。

    如今讨逆营的人马分别驻扎在元氏、真定、房山、石邑、上艾、高邑等地,以张斐、隗冉、昌琦、颜枚、仲栋等人统带。

    虽然各人不过是军司马、军候的职务,但实际率领的兵数多达两三千人,比之一个校尉所带的人马也少不了多少。

    颜良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整编后的军队再度走回到兵为将有的老路上,所以便趁着这一次大婚前各将校汇聚在一起的机会,召开一次讨逆营军务会议,来给各地的部队和统兵将校订立规矩。

    在颜氏老宅的内堂之中,颜良据案而坐,两边分别是张斐、隗冉、昌琦、仇升、陈正、仲栋、颜枚、牛大、范鸣等人。

    颜良道:“如今我讨逆营将士分驻各地,之后更要分部进击剿灭黑山贼寇,为明晰号令,分清主从,故而今要与各位订立我军中新规。”

    此言一出,堂内众人俱都面面相觑,不知是何新规,唯有张斐、隗冉不动声色,因为颜良事先已经与他二人商议过。

    颜良道:“休武,军中编制之事,你且与大家讲讲。”

    张斐应诺后,对众人道:“军中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俩伍为一什,设什长;十什为一伯,设伯长;俩伯为一屯,设屯长;三至五屯为一曲,设军候;军司马辖制各曲,此乃军中常制。”

    “现我营将士分守各地,依将军之意,将赐各分营名号,分别为元氏营、真定营、房山营、上艾营、石邑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