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9章 勾心斗角(第1/4页)  三国求生手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座的逢纪、田丰、荀谌、辛评、陈琳、审观等人里,逢纪与审观支持袁尚,辛评支持袁谭,田丰、荀谌、陈琳则份属中立。

    当下逢纪朝位居末座的审观使了个眼色,审观会意出列道:“末将以为,夫人此乃老成之言,一切还当以大将军身体为上。”

    照理来说,审观乃是小辈,无论从资历还是身份而言,与其余众人都不能相提并论。

    但审观之兄战死官渡,回到邺城之后,袁绍为酬审配父子的忠义,特命审观接手了袁绍的亲军统领一职,主持邺城防务。

    且其父审配又督军南下,审观遂成为审配的代言人,所以得以列位末座。

    辛评一看形势,自己双拳难敌四手,便想着拉些帮手,说道:“若是寻常政务也就罢了,可涉及重要军情,怕是不让明公知晓亦有不妥。别驾如何看?”

    田丰向来能言敢言,虽然知道辛评这么问他,有些拉他出来挡枪的意思,但也并不顾虑,直说道:“自是,政出于上,虽然明公身体有恙,然我等似不可私下决断。”

    袁尚听到辛评、田丰二人如此说,心里无名火起,但却不敢发作出来,只能在人们不注意的情况下眼角暗瞪。

    刘氏看了看辛、田二人,却也不争辩,只是说道:“然夫君身体抱恙,若再多操劳,妾……妾不忍言也……呜呜……”

    刘氏说着说着就以袖掩面语带哽噎,若用后世一句流行语而言就是“戏精附体”。

    众人虽然心里大都知道刘氏显然是故意为之,但也不便再强行反对,不然被扣上一个不顾念大局,不体恤袁绍安危的帽子,便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逢纪见场面转入对己方有利,但也知道不能一蹴而就,便出来打圆场道:“不若这般,寻常军政事务由我等几个与显甫公子商量着办,若是有重大之事,尤其是紧急军情,还是少不得要报呈明公定夺。”

    辛评、田丰等人想了想之后觉得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这般处置,便都不再表示反对。

    众人散去之后,袁尚跑到刘氏面前说道:“阿母,那辛评与田丰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忤逆阿母的意思,不知这冀州还是不是咱袁家说了算。”

    很多家中都有溺爱少子的传统,老袁家也不能例外,且袁尚生得英俊,与袁绍年轻时颇为酷肖,很是得袁绍宠爱。

    袁尚又对后母刘氏持礼甚恭,惯会哄着刘氏,有刘氏一直吹枕边风,袁绍也颇有以袁尚继嗣家业的打算。

    不过袁谭终究是嫡长子,且也无甚恶名,袁绍倒也难以下决断。

    因为心中急切地想要被确立为继承人,所以袁尚把反对他参与施政的辛评、田丰都给忌恨在心。

    刘氏显然见多了勾心斗角的场面,知道袁绍手下众臣僚彼此不和的情况或多或少也有袁绍刻意纵容,借以制衡的想法。但如今外敌当前,并不是打压异己的时候,刘氏说道:“辛仲治、田元皓均是河北肱骨,也都一心为冀州着想,显甫不必责怪。眼下最为要紧之事还是你阿父的身体,以及南边的战事”

    袁尚向来习惯了顺着刘氏的话,便顺从地道:“阿母教训得是,孩儿自当尽心尽力处置军政事务,让阿父少操些心。”

    刘氏就吃袁尚这一套,而袁谭与她就要疏远得多,二者都不是刘氏亲生的,若是要选择一个,她自然愿意选关系亲近的袁尚,想着若是袁绍一旦不在了,还能倚靠袁尚。

    看着袁尚肖似袁绍的面容,刘氏欣慰道:“显甫定然能行,袁氏的将来迟早还要着落在你身上。”

    袁尚喜道:“都是阿父与阿母的关爱。”

    刘氏好似想起了些什么,皱着眉头道:“对了,你阿父如今身体不适,最好莫要放那些卑贱的女人去打搅他休息。”

    袁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