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正式修行(第2/3页)  渊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烘炉大药真诀——筑基篇》。

    人体为洪炉,天地成大药。

    这也是古法,传承久远,筑基篇只是其中一篇,全本早就失传了,但这一篇也可以算作最为核心的部分。

    他用来作为正式的修真功法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九华诀》修炼出的气,并不同于古武修炼的内力,也不同于修真产生的法力,而是造化阳气。

    以阳气修炼人体大药,妙用无穷。

    说到内力与法力,二者之间也有本质上的差别。

    古武内力,源自众生元气;而修真法力,归于自然灵气。

    此二者,皆出自阴阳。

    元气为众生体内精元之气,份属生。灵气为天地钟灵之华,份属死。

    所谓生之力,伴万物生灵而长存,身死元灭则道消;所谓死之力,与天地并立,合大道不陨,无根本源头。

    所谓穷文富武之说,不外是补充精元消耗巨大,无论是摄入外界生灵的精元,还是修补自身精元损耗,皆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这是增益元气必不可少的,到底还是开发人体的精元潜力。

    修真亦是如此,而且所需更多,财侣法地皆有所求。

    儒学修真读书养气,佛门修真持戒养性,道家修真轻身修法。

    皆不同于古武的练体强身。

    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也正因如此,决定了力量的展现形态。

    元气无法脱离生物单独存在,离体之后会很快逸散消无,因此,不到大成,根本就做不到内力离体。

    而灵气,天地之间固存,只要稍施手段,便可将法力寄托在符篆,丹药,法器之上,说到底只是对灵气的驾驭与活用。

    这是修真的优势,但换而言之,武者的内力,是本身提供。每次消耗后,便如体力、精力一般,稍做休息,便可自然恢复。

    而修真者体内的法力,皆是自然灵力转化而来,一经使用,必须借助外物,再次转化。

    虽然修为高深,转化速度也会加快,但这方面与武者相比,还是远远不如。

    在这一纪元,天地灵韵枯竭之时,便更是如此。

    《九华诀》所生阳气,是世界根本,混沌开辟后,分化阴阳二气。

    足够古老,至于运用之法,却是早已失传,不然这古法也不会无人问津。

    说来也是遗憾,久远的历史,让人类在发展,在获得的同时,也一直在遗忘,在失去

    太初时期,混沌开,清浊辨,洪荒异种横行,天外大神林峙。一只小小的爬虫亦可应运而生,化妖证祖。

    悠悠岁月,自三皇五帝而终,转至上古。尤以炎黄出世,九州一统,神凡显化,两界初成。

    再到封神之战,万物生灵,由凡入圣,妖势亦起。

    战后,休养繁荣,待西游纪元降临,佛门大兴,有别仙道,佛道两家之争,使得妖魔失势,几近消亡。

    至于后来,时光汩汩,流淌至今,儒道大行于世。

    虽然儒家底蕴有限,根底浅薄,但到底是抓住了末法时代天地间最后一缕鸿蒙气韵。

    便是佛道两家,也得在这传承凋敝之际,暂避其锋芒。

    妥协之后,仙佛世界也沦为过往,万物生灵再次归于一界。

    由于世界灵韵的变化,上古修行之法,大都不再适用,逐渐被历史所淘汰。

    修行一途,上者问道,中者究法,下者求术。

    当今修士,走的正是末流。

    多借一两手术法问道,对于术法越是精研,越是能够驾驭天地灵气,修为自然提升。

    而且因为人力有限,修士一生所能精修的术法最多也就只有那么几门。实力的差距,关键体现在修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