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第2/3页)  古代科举奋斗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法。擦了擦汗,在冯则打量的目光中坦然的问道“怎么死的。”冯则见赵青昭面上一丝破绽不露,不禁有些泄气,回道“失足而亡”便头也不转的走了。

    冯涛见状,笑问道“这赵勤,还是什么人物不曾。”

    赵青昭笑了笑,“自家族人,算认识。”

    冯涛,闻言,就住了口,专心的指导起赵青昭的拳法了。

    时间一晃,赵青昭便要下场了。

    童生试有两场,一场县试在二月,一场府试在四月。县试有五场,府试有三场。

    刚过了年,雍县正是寒冷的时候。

    沁英院,孙如玉,着人,一个一个的检查要带的物品,“笔墨纸砚,带齐了吗。是在京城松幕斋采买的吗,这个不对,换那个。”说完,又仔细的检查了要穿带的衣服。“我记得今年新做了几件厚厚的衣服,那个没有夹层就带那个。这个颜色不好。”

    赵长松见状,道“好了,可以了都检查了十几遍了,快些让人送过去吧,别等下,昭哥儿都休息了。”

    “知道了,这是最后一遍”说完紧盯这丫鬟手中的墨条,拿起来闻了闻“是这个不错,快拿去放好。”

    这边,怡然院。

    赵青昭,提笔写下最后一个字才收笔。甩了甩衣袖。问大丫鬟风若“母亲,那边的人来了吗?”

    “回公子,还没有。”

    赵青昭,点点头,道“我先休息了,待母亲把东西送来了,你们多检查几遍,明日把我们院里自己收拾的东西也带上。”

    风若躬身应是。

    这边,躺在床上的赵青昭并没有什么紧张感,且正按照自己学习进度的再复习《中庸》“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背完《中庸》,赵青昭就收敛了思绪,准备好好睡觉了,毕竟明天还有一场学,哦,不,童生试。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赵青昭就起来了,打了一套拳,才慢悠悠的,回来吃早餐。和周围人的紧张担忧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着赵青昭这幅云淡风轻的模样,下人们,渐渐的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今日的早餐到和往日的不同。都是些饺子,包子之类的主食。一点汤汤水水的东西也没有。就怕考场里,一直上厕所。

    赵青昭,咽下最后一口包子,在下人不赞同的目光中,拿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见天色,还早,便对下人说“把我要带的东西,都拿过来。”赵青昭细细检查了后,才叫人,装好放马车。

    带着风燕,风绪去给祖母母亲请安了。

    繁云院

    孙如玉,是一大早就来了的。想着让昭哥儿两个安一起请了,也就再不费功夫多跑一趟了。只是都差不多有一刻钟了,这昭哥儿怎么还不来呀,错过了考试时间可就不好了。

    王明琇,瞅着孙如玉坐立不安的模样说道“在想啥呢?”

    “母亲,在想昭哥儿呢,你看都这个时候了还没到,不会是睡过了吧。要不咱们派人去催催。”

    见孙如玉一幅恨不得冲出去,急的快火烧眉毛模样后,王明琇才不咸不淡的开口“如今时间还早很呢,昭哥儿起身时,我就派人去看了。咱们家的昭哥儿啊,素来是最自觉的,便是要考试,也是从容淡定的。倒是你,如此沉不住气,日后若遇上什么大事,还不得六神无主,惊慌失措了”

    孙如玉倒是听进了婆婆王明琇的话,只要是为昭哥儿好的话。那是再难听也是要听的。

    见孙如玉听的认真,王明琇倒是有了些说话的兴致“当年我尚未出阁时,认识了个姐妹,姓吕,他们家是御史,有一次上朝直谏的时候惹怒了明宪皇帝,要将吕御史和令一个胡御史下大牢。那时,都道这两家怕是要倒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