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感触(第1/3页)  强国之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随着煤炭来源的稳固,周家的榨油厂越发半的红火起来。直接从越南矿山当中买煤使得成本降低了一些,而整个炼油厂之前的工人除了部分被安排在了操作机器的岗位上之外,多余的人手都被安排去处理原料了,也兑现了之前周泽端不裁撤任何一个工人的承诺,相反,因为工作效率的提升,原材料处理所需要的人手也逐渐增加,周老太爷反而还从外面又招了几个可靠的人进入工厂。

    甚至在周老太爷那里还在暗自盘算,等今年把投入的机器本赚回来了之后是不是要在明年再次投入把规模扩大一番,毕竟现在看来这门生意还是大有可为的。不过周泽端并没有再把心思放在这个炼油厂,在他看来这里的技术含量太低,虽然因为有着机器的优势使得自家的炼油厂比其他人挣的更多,但是桐油市场毕竟有限,现在还不是二十世纪中后期那种工业化全球开花的时候。

    在周泽端心目当中更重要的自然是那个目前还只是一个铁匠铺的机器加工厂。在周泽端的计划当中,最晚明年上半年自己就要把它迁移到城外去,毕竟钦州府城里地方有限,而且人流密集的地方并不适合办重工业。在搬迁出城之后,周泽端计划在里面修建两座炉子,一座用来炼制生铁,一座用来炼制钢材,只有自己能够大规模炼制生铁钢材真正的工业化才可以大规模铺开。

    不过现在嘛,还不着急,虽然地方好选,毕竟城外海边有着大块的荒地,但是一旦厂子扩建之后所需要的人才才是重中之重,现在机器厂里的熟练工人都是以前的传统铁匠,个人手艺那是没得说,但是对于现代化工业生产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至于新招进来的那两批学徒还在学习基础呢,距离能够独自上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周泽端为了培养这些学徒也是费劲了心思。在招人的时候周泽端就注意只要那些十二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这个年龄段的就算没有读过书,接受新东西的速度也不是成年人可以比拟的。而为了让这些学徒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周泽端还特许他们在每天工作之余可以到学堂里去旁听,反正学堂离现在的铁匠铺也不远。

    至于专门给他们创办一所技术学校这种考虑,现在的周泽端还没有那么多精力,只能暂时往后面压了。不过这些学徒也非常珍惜自己难得的学习机会,不仅在厂里学习手艺的时候专心致志,就连到学堂里旁听文化知识也听的津津有味,全然不顾前面那些小屁孩诧异的眼神。

    时光就这样渐渐流逝,而周泽端也在和同学们的书信交流过程当中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905年,在这一年里,日本和沙俄在中国土地上爆发的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对于这一场战争,因为中国不是直接参与方,所以后世的教科书当中并没有浓墨重彩的描写,而周泽端对它的唯一印象就是鲁迅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当中提到过一个中国人因为给俄国人当探子而被日本人抓住,然后被日本人枪毙,这件事情直接刺激到鲁迅从而使他弃医从文,这才有了后来名满天下的文人鲁迅先生。

    以往的时候周泽端对这种另外两个国家在自己国土上大打出手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但是来到这个时代之后,在跟同学们书信交流过程当中,从那字里行间体会到的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是以前的周泽端所不具备的。作为一个21世纪的普通人,他跟大多数人一样,平时最关注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琐事,偶尔关心一下国家大事也不过是抱着一中增加谈资或者看热闹的心情。

    只有在这个最坏的时代,才能让人体会到国家的兴亡是跟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别的不说,如果祖国强大的话,周泽端在香港求学的过程肯定不会以仓皇逃走而告终,当然,如果国家强大的话香港也不会变成英国人的殖民地。

    就是因为国家弱小了,所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