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6 章(第2/4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亲历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炎迫人”的情境。这宣布广东俗语“盛夏太阳真可恶”的不灵。

    我们周围的雪,洁白得十分可爱,令人回忆到“踏雪寻梅”的古典,而兴叹白雪真可爱,梅花何处寻!?同时又加添了人类“盛夏赏雪”的乐趣。

    萧劲光同志提议吃冰激凌,全体赞成。陈赓、宋任穷、毕士梯、莫文骅、郭化若、陈明、何涤宙、冯雪峰、李一氓、罗贵波和我十几个人,都持着漱口杯,争向雪堆下层挖。

    “谁有糖精,拿出公开。”李一氓同志说。毕士梯同志的胃锁yào瓶子,郭化若同志的清道丸瓶子,萧劲光同志的小纸包都一齐出现了。

    大家都赞美今天的冰激凌,引起了上干队好多学生也向雪中冲锋。

    “我这杯冰激凌,比南京路冠生园的还美”,我说。“喂!我的更美,是安乐园的呢!”陈赓同志说。

    “安乐园给你多少宣传费?”我给陈赓同志一棒。

    “冠生园的广告费,一年也花得不少!”陈赓同志暗中回一qiāng。

    “你们如在上海争论,我愿做评判员,这里找不到事实证明,结论不好做,这个结论留给住在上海香港的朋友做吧!”毕士梯同志这样结束了我们的争论。

    瓦布梁子(1)

    一、奉令筹粮

    一、四方面军会合进至黑水、芦花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筹粮。因此,当时军委有筹粮委员会的组织,在毛儿盖与芦花城各设立一筹委,我是参加芦花粮委的一个。芦花粮委担任筹六十万斤粮食的任务,我们计划在几个出产粮食的中心区域,分头进行。我担任了瓦布梁子的一路。当天计划好一切,第二天便随一班武装匆匆的由芦花城出发了。

    二、芦花城到瓦布梁子

    芦花城到瓦布梁子,沿黑水东下,计三日路程。一路只闻水声,不见人迹,黑水两岸,皆峻岩绝壁,望之生畏;绿草道上,人烟稀少,感无限寂寞。当时,已疑我到了“西游记”里什么地方!头天我们到了以念,彭司令员在那里住,闲谈半晚,毫不疲倦!

    第二天又循黑水前进,景象与前日无异!惟行至一处,不知何名,见四方面军有一排人住在对岸,正往来渡一“绳桥”。所谓绳桥者,乃一根粗绳,横贯两岸,另以一细绳悬一草篮,人坐篮中,由岸上数人用力抽拉,绳拉一下,篮进一节,约须一刻钟,篮才经此岸到达彼岸。此种绳桥为我平生罕见,所以我在马上呆呆的看了好久,才离开那里。这天到维古宿四军政治部,吃了一餐其味无比的牛ròu面条。

    第三天离开维古,行不久,即弃黑水而南,爬上了高约二三十里的大山。山腰一段,树木遮天,寒风袭人,不得不下马步行。一路恐遇袭击,子弹不离qiāng膛,时刻准备战斗。上山行约三十余里,始到瓦布梁子,所幸一路无事!

    三、瓦布梁子

    瓦布梁子是一条很高的山岭,站在山顶向四周一看,但见黑水如带,万山纵横,黄绿田禾错杂其间,别有一番景致。瓦布梁子周围,有十几个村庄,数百户藏民。藏民所居房屋,均为石块建筑,二层,或三层,远望去有如上海之洋楼!此为黑水、芦花一带较富庶之区,产有大麦、小麦、荞麦、洋芋、萝卜、猪、牛、羊等,并产盐。因离汉地较近,通汉话者颇多,但风俗习惯,与芦花大致无异。

    四、争取藏民

    四方面军一部经杂谷脑入芦花,曾道经瓦布梁子。当时这里藏民,皆逃避于深山老林。后来找到一个通司(即翻译)名“七十三”者,曾到过成都。此人为我们出力不小,经过他宣传争取了一部分藏民回来。我到瓦布梁子以后,为了保证筹粮计划的完成,更用大力进行争取藏民的工作。我们出了保护藏民的布告,在藏民田里chā了保证牌,责令一切部队不得任意侵犯。凡是回家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