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72 章(第2/4页)  中国道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由全真龙门派道士郭守真创于清康熙二年(1663),名三教堂。《奉天通志》卷二百二十二郭守真传曰:"郭守真,字致虚,号静阳子,九顶铁刹山八宝云光洞开山阐教之始祖也。……康熙元年(1662),收度弟子王太祥、高太悟等八人。二年(1663)春旱,将军乌(库礼)请郭(守真)祈雨,立应。爰赐地基,于外攘关角楼西隅玄武池,撤水筑基,建筑三教堂,堂北起高阁三楹。……

    洎雍正七年(1729),其弟子高太悟、嗣法孙赵一尘重修三教堂,更名为太清宫"。⑨该书卷九十二"太清宫"条又谓:乾隆(1736~1795)间,监院赵一尘重修。有殿宇八十八楹。内有老君殿、关帝殿,及玉皇阁、吕祖楼、十方堂等。为关东道教十方丛林,关东道教总分会设于宫内。AB1983年,国务院将其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注:

    ①②③⑤⑥《道藏》第19册715~716页,第10册804页,第19册715~716页,715~716页,715~71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道家金石略》1047页,文物出版社,1988年

    ⑦清乾隆《鹿邑县志》卷十一,木刻线装本

    ⑧《小方壶舆地丛钞》第四帙,第16册1690页,上海著易堂木刻本

    ⑨AB民国《奉天通志》第5册4709页,第2册2102页,沈阳古旧书店缩印,1983年

    中岳庙

    中岳庙在河南登封县城东四公里太室黄盖峰下。黄久约《大金重修中岳庙碑》云:"旧有庙在东南岭上,年祀绵邈,莫知其经始之由。(北)魏大安(即太安,455~459)中,尝徙于神盖山。唐开元(713~741)间,始改卜于此。"①清景日《说嵩》卷四"中岳庙"条称:"岳之有庙,从来久矣。《汉书》:武帝礼登,诏令加增其祠,则庙盖建于元封(前110~105)以前。《唐书》载:元魏徙庙于东南岭上,大安中迁神盖山。今黄盖峰上之庙是已。"②现庙内存有《中岳嵩高灵庙之碑》,是该庙最古之碑刻。中云:"天师寇君谦(缺四字)高(缺二字)志,隐处中岳卅余年,岳(缺二十字)是(缺二字)降临,授以九州真师,理治人(缺四字)国(缺二字)辅导真君,成太平之化,……以旧祠毁坏,奏请道士杨龙子更造新……"③一般认为此碑建于北魏,也有认为是唐碑者。

    据《说嵩》载,该庙在唐代曾经修葺,有李方郁《修中岳庙记》记其事。④宋太祖乾德二年(960),也曾修葺,有骆文蔚《重修中岳庙记》记其事。⑤最大的一次修葺在金大定十六年(1176),黄久约《大金重修中岳碑》云:"遭宋靖康兵革之难,……庙之基构仅存,而缮修不时,上漏旁穿,……

    殆不能支。"从金大定十四年起,即谋求恢复,大定十五年正式下达重修之命,于是"诹日鸠工,众作毕举。庙制规摹,大小广狭,位置像设,悉仍其旧。……总为屋二百三十有八间,其西斋厅以待每岁季夏遣使祭祀之次舍不与焉。始事于十六年四月丁未,绝手于十八年六月戊子。"⑥承安五年(1200)所立之《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刻石,记载此庙重修后之规制,计有:"正阳门、东偏门、西偏门、中三门、东P门、西P门、火池、钟楼、府P殿、土P殿、南岳殿、西岳殿、山灵公、二郎殿、井亭、东华门,西华门、上三门、东P门,西P门、PP房、PP位、亭子、亭子、P食门道P、九子夫人之殿、玉P圣后之殿、玉仙殿、金P夫人之殿、王母殿、角楼、角楼(余漫灭)。"⑦《说嵩》卷四云:据"金承安间图,廊房八百余间,碑楼七十余所,可以想见其盛"。⑧此后,金正大五年(1228),又曾作过修葺,李子樗为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