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画与梦(第1/2页)  通灵者自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把手里的书给她,看来她也在找寻这全三册。

    她仔细打量了一下。“我在五楼的文学借阅室只找到了后面两本,第一本苦苦寻觅不到,而这三本似乎又是孤本。也正着急看。”她看了两下序,“是这本无疑了。没想到这说三本丢在不同的地方。你是在哪里看到的?”

    我说我在三楼社会人文里哲学与心理的阅览室看到的,也在找后面两本。

    “等一下,你是说这是说?”我疑惑地问道。

    “当然啊,当然是说啊,宇宙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呢。我不是学物理的,但我觉得这书里写的要是真的,早就引起轰动了,也不至于安安静静地呆在角落。”她用手撩了一下她的刘海,“你很喜欢这本书吗?我看你校园上给我发得很着急。”

    “嗯,算是吧,那两本书可以借给我回去看一看吗?我最晚一周,一定会还给你。”我知道她也正想看这三本书,加上她又刚借了后两本,不知道会不会同意。

    “嗯,没有问题。”她把那两本书给我,“我很喜欢这种意识流的说,不管作者是写什么。没想到你也很喜欢。”

    “算是吧,意识流是以作者意识为主导的作品,对吗?”其实我不是很懂,不过很想和她交流一下。不知道她会不会知道一些线索。她应该已经对后两本书大概翻过了。

    “差不多吧。是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叫威廉·詹姆斯,哈哈,外国人真是一言不合就叫詹姆斯。搞得我不得不记住他的全名。”说完她把那两本书递给我,“你可以将这种流派理解为区别于其他空间时间叙事方式的一种心理时间叙事方式。怎么说呢……”她低头想了下,“意识不是片段的连接,而是一种流动状态。以这种流动状态进行叙事记录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更有凝聚力。”

    “你是说,这种叙事方式可以打破时空界限?”这讲法让我想到了书里的序言。

    “是啊,你应该看了第一卷一些内容吧?虽然这个叫黄粱的作者分了三卷去进行描绘,但至少后面两卷是这样的,他描绘的故事并没有按照时间或者空间顺序,本身就是打乱的,随着他自己的意识想法与回忆去描写。所以我开始说是意识流……”

    我很喜欢听她说话,声音很好听,“会不会存在这种可能,他是用纪实的手法去记录,但经历本身就打破了时空界限呢?”

    她看着我,歪了下头,用手捂着嘴笑了一下。“你这想法很有趣呢。不过我没有太仔细看,要不你看完告诉我吧?”说完转身往前走去。

    我说好,其实内心有点不安。真是还过书后,我不知道一周后我的选择是什么样的,但我知道,如果选择了离去,可能再也回不到这里。我问了她是如何发现这里的。她说刚来学校的时候在八楼的艺术博览室里看画,碰巧有工人搬着画从电梯里出来运到博览室里,她就说要帮忙,发现了这里。

    “过阵子这里要改成校史馆,做档案室。本来这层空荡荡的,到处挂满了名画。虽然应该都是临摹的作品。白天他们搬,晚上休息,现在就剩这些了。”她边说边走,我跟着她一起。“这里有很多名画,以前每一根柱子上都挂着好几幅。现在就几幅作品了。当然不可能是真迹,都是一些临摹之作。回头应该都会搬到八楼的艺术博览室去。”

    说完,她走到一幅画下,“不知道,这里我还能一个人再呆多久……你知道这幅吗?”

    我跟着她走过去,看向画面,右边一个人骑着高头大马,画子前面是很多人痛苦又无奈地倒在地上。

    “这是1八4年由欧仁·德拉克罗瓦所画的《希阿岛的屠杀》。”她看我没有开口,便说了出来。

    “现在藏于巴黎卢浮宫。”她看着画,一手横在胸前,一手托着腮,“这是他6岁时的杰作,取材于真实历史,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