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第1/3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所以,纵观欧洲战场上苏德双方的坦克交战情况,都是让坦克部队在进攻前修整一定时间,然后才会发起进攻,这也就是苏德战场上,“库尔斯克突出部”战役中,德军开始进攻前,被苏军提前展开的炮兵火力迟滞了几个小时的例子。正在集结修整的坦克兵遭遇到密集的炮火攻击,一样是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检修将参战的装备的,那么时间就必然被推迟。

    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日军装备的长矛鱼雷,虽然威力巨大,射程超远,但他们必须在战斗中加注氧气,就注定了他们的效率低下,如果不是美国海军没有掌握这款鱼雷的射程的情报,也不会有不少美军舰艇被击沉的情况发生——只要提前发现鱼雷航迹,躲过去的几率比中雷的几率要高!

    发射鱼雷的舰艇速度越快,鱼雷的速度也就可以越快,所以,自从飞机诞生,就有人开始盯上了这种天然就要比舰艇速度更快的工具。

    但是,鱼雷机这种类型的飞机的生命并不长久,整个一战期间,所有的海军飞机都只是用于侦察和反侦察,没有用于攻击对方的舰艇,除了没有专业的全通飞行甲板的设计外,鱼雷的重量过大,让飞机难以携带也是关键性的问题。

    随着飞机发动机的动力水平的提高,飞机是可以轻松地将重量达到8~900公斤的鱼雷带上天空了,但鱼雷机的速度始终是海军舰载机里最慢的一种,而且鱼雷攻击也是有严格要求的,在飞行速度很高的飞机上投掷鱼雷,比在驱逐舰上发射的难度大很多。难点就其中的一个来说,比如鱼雷引信,如果引信非常灵敏,可能鱼雷入水的瞬间,就会被引爆,但是如果引信比较迟钝,那么有可能在撞击目标舰艇时无法触发火帽,达不到鱼雷作战的目的。

    再有,鱼雷机因为鱼雷威力大,对舰艇威胁大,所以往往会成为敌方舰艇和航母防空战斗机的首要攻击目标,而鱼雷机携带重量大,飞行速度慢,就成了最容易被击落,从而造成损失的战斗单位。

    据美国海军统计,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的鱼雷机飞行员90%是因为驾驶鱼雷机被击落的。所以,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国海军很少再让鱼雷机执行任务,除了攻击目标是缺乏护航和防空能力的舰艇,比如在民间的俯冲轰炸机轮番攻击扫清了甲板后,鱼雷机再慢悠悠上去打个活靶子,来个致命一击。

    所以,美军的鱼雷作战还是更多的使用潜艇,而用驱逐舰发射鱼雷来掩护舰队撤退一类传统工作。至于用鱼雷反潜,这个时代还没有哪个国家这么做过,不过这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潜艇,更多的只能算得上是半潜艇,也就是大部分时间在水面上行驶,临近作战时,才潜入水中。因而水面航行速度可以高达20多节,水面下的航速则因为潜艇的外形更多的偏向水面舰艇形式,而导致水下航速一般都低于10节。也就是说,潜艇一旦被反潜驱逐舰、护卫舰发现,极少能够依靠水下的速度逃脱水面反潜舰艇的追杀。这样,潜艇就会依靠深潜停车、保持安静骗过反潜舰艇声纳的锁定,或者,就是依靠复杂的海底暗流以及岛礁的掩护,逃出生天。

    二战期间,各国海军专家对潜艇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有实战案例在,发现潜艇上安装的甲板炮的作用实际上并不大,只能对付一些无武装的普通商船,遇到武装货船,连自身安全都是问题,换而言之,就是货轮和潜艇的性价比实在不是一个量级。

    而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潜艇最为一种从暗处出击,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的兵器,他的最大作用并不只是击沉几艘货轮和军舰,还有给国民和军队各阶层造成的严重的心理压力。同时,潜艇被发现和击沉更多的发生在其水面航行阶段。即使潜艇能够迅速潜入水中,但还是会在水面上留下清晰的航迹,而飞行在天空的水上飞机是有时间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