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海外领地的问题(第1/3页)  重生美利坚之帝国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日俄战争打的如火如荼,尸山血海一般,俄国军队战败速度之快、战斗力如此之差都让美国大开眼界;日本军队的坚韧、不惧死亡的万岁冲锋更让美国观察员从心底发冷。

    欧美国家在此之前从没有遇到如此惨烈的战损,一直以来评价军队精锐的标准虽然不少,但有一条是公认的,就是一支部队的战损比:一般部队伤亡达到10%,部队长官就要考虑战斗方式,甚至作战会束手束脚;伤亡30%,就会要求修整补充;一旦伤亡到达60%,部队就有崩溃的可能;70%的话,投降就会普遍存在;90%还能继续作战的部队基本上不存在。但是在日俄战争旅顺攻防战的203高地,日军投入一个师团(第七师团)的兵力对旅顺港的防御关键点进行进攻,在280mm的重炮掩护下夺取了高地,但承担进攻任务的第七师团战至殆尽,仅余1000余人的兵力,战损14000多,伤亡率高达90%以上!

    在西方国家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也就是经此一战,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重新认识!这就是从1904~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西方国家对日采取绥靖政策的开端和原因。但事实上,只有英国对日本即重视又无视,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基本上是英国扶植起来的,当时的日本无论从军舰的采购还是海军训练都来自英国,并且得到了英国转让的海军造舰技术,就连日本与俄国开战所需的资金都来自英国,所以以英国人的高傲自大是不担心有一天日本会对英国动刀子的。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随着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对日本的绥靖政策,几十年里日本的胃口和野心也越来越大!先是打败了俄国,继而强占青岛,干涉远东苏俄革命,霸占东北,全面侵华,直到对英美在广袤的太平洋地区宣战,可以说离不开英国人的纵容,当然也离不开美国人自己的退让和鼓励,当然牺牲的主要是华夏的利益。这是后话,现在还没到后悔的时候。

    面对日本在东亚的崛起,以陆军参谋长查菲中将(现任实权)为首的一批曾经在菲律宾和华夏服役的老将向国会和总统提出了加强美军在太平洋区域的作战能力的建议,因为即便算上夏威夷,这些领地都距离美国本土太过遥远,所以建议认为应首先加强太平洋舰队的战列舰数量,用更大吨位、更新建造的战列舰替代已经服役了二十年以上的老舰,新战舰的火力应以速射炮为主力,过去那种射速慢的要死的架退式舰炮应全面退役,更换射速更快的管退炮。

    亨利很无奈,因为现在才是1904年,英国人的无畏舰才开始建造龙骨,1906年才能下水,如果这时就暴露出美国第一个建成了全重火力统一口径的战列舰的话,没准就让英国人把原本对准德国人的靶子指向了美国,这对美国是不利的。这个时代的欧洲已经明显的分成了两个阵营,陆地上是俄法对德奥,海上是德国对英国,并且因为德国越来越明显的对海外市场的渴求,使得威廉二世在海军的投入上一年比一年增加,德国公海舰队的实力已经达到英国大舰队的七成多引发了英国海军的一片哗然。而此时的英国,经过两次布尔战争的消耗,国库空虚,已经无力再保持压制全球列强海军战舰的数量优势了,造舰经费不得不进行压缩,继而对德国的挑战不得不另辟蹊径,这就导致了无畏舰的出现,原本英国海军的打算是凭借技术优势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压制,但事与愿违或者说弄巧成拙,不仅没有起到压制作用,反而把自己拖入了全新的军备竞赛当中,日不落帝国的夕阳真正开始到来了!

    1904年这是个很尴尬的时间段,新式主力战列舰已经开始建造了,估计下水时间能够赶在英国的无畏号前边,1906年年初下水,但问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人的海军还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再有百年海军不是吹的,没有长时间的各种训练,亨利感觉即使有了新式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