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Chapter114春梦秋云9(第1/3页)  但求常相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上京城打前朝起,就居住了上百种身份不同的人。皇族宗亲,百年发展起来贵族世家,后来迁至此地的朝臣,平民。

    虽说“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但是他偏生是最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身份象征,文人和朝廷虽然总是发通告或者写文章贬低他们,但汇集起来的巨额税款和百姓依赖的衣食住行又不得不依仗商贾。

    虽说朝廷是有明文规定,朝臣不得从事商贩的活动,但百年来这项条文早已名存实亡。

    京城里皇族宗亲,各大世家,经过百年的姻亲关系,政治因素,利益纠缠,关系错综复杂,早已盘根错节。

    无论是皇族还是世家,人口日复一日的繁衍,内要养活一大家人,吃要吃最精致的,穿戴都要是最华贵的,养的仆人数量也是要相互攀比的。外要保持各种的高贵华丽,光鲜亮丽,每逢佳节还要打理各个派系的关系。

    如此这般,靠朝廷发的那点银钱自是养不起的。久而久之,你家开个钱庄饭馆,我家开个赌坊粮铺,都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如今上京城里百年老字号,没几家是纯商贾的,就算当年是纯粹的商贾,经过百年的联姻和发展,多多少少也能和贵胄或高官扯上点关系。就连言官御史,在相互斗争弹劾的时候,都是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柳邕这个老江湖,对此心知肚明。虽然哪家商铺背后的主,姓甚名谁他不一定清楚,但是能少说一句绝不多说一句,能少惹是非绝不露头是他做人一贯的准则。

    是以,在整个席间,他只是做老僧入定状,偶尔徽娘说到冷场处,他便神秘的笑笑看着徽娘,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等着她说下去。

    众人都是各家当家的,个个都是人中之精,闻弦歌知雅意,很快摸清了徽娘的意思。有的陷入沉思,有的面面相觑,也有窃窃私语的,没有一个人主动应声,毕竟赚钱比吃屎难,花钱却比流水易。

    “徽娘你说的这事,原是出自一片善心,我辈自当有力出力。但这西城门口的难民一日比一日多,一张张嘴都是要吃饭,且这也不是一顿两顿的米粮,就是把我那小铺子卖了也养不活这么些人呐。”

    开口反驳的是商贾界的老泰斗,盈丰钱庄钱老板。

    “是这个道理。”

    “就是,就是。”

    “说起来,这江东四郡少说十几万人,若全都迁徙至此,这事我等小老百姓哪管的起。”

    钱老板话一出,很快有人应声附和。

    徽娘这头笑着和众人说了出多少银钱无所谓,只要众人有那个心意就够。话说得很婉转,珺娘在后面应声。

    众人面上仍是一片难为之色,昭之转头定定看着柳邕,柳邕仍是老僧入定,面上带着笑意不紧不慢的喝茶。

    昭之突然端着酒杯站起,笑眯眯道,“诸位,你们有所不知,朝廷早已派齐王殿下前去江东赈灾。你们也看到了,这两日进京灾民少了许多,想必再过些时日,这些灾民便会回去了。”

    柳邕和珺娘面色微变,很快的掩饰住了表情。

    众人半信半疑看着昭之,昭之侧身对柳邕展颜一笑,目光狡黠灵动,一转脸又是说不出的真诚,道,“柳大人在此,我何至于口出诳语。”

    众人恢复了交头接耳,面面相觑,倒是再没有质疑了。

    柳邕艰难维持着笑容,趁着众人不注意,狠狠睨了昭之一眼。

    昭之冲他扬扬酒杯,又继续朗声道,“至于粮食数量问题,这些大家也不必担心,目前本店在西城门口施放的米粮也都出自朝廷的粮仓,不然诸位想想,那么多米粮哪是我们小店能负担得起的。”

    珺娘紧张看了看昭之,有些担心柳邕当场翻脸。

    那些粮食非但不是出自朝廷的粮仓,更是与柳邕一点关系都没有。从买粮的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