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往昔(第1/3页)  重生纺织大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毛巾被厂当时只剩下三十多名工人,都是些家里离不开的,暂时不能外出打工的熟练工。设备老旧,库存原料只剩下一批无人问津的复合布料残次品。

    父亲手里这点钱,只够缴纳电费和设备维修。根本无钱采购面料布匹。于是,把主意打到这批复合布上。

    半个月时间,三十几名工人加班加点生产了三万多条床单。

    后来的一个多月里,楚魏是在姨夫家过的。

    当时姨夫又上班又带三个孩子。

    姨夫家有一儿一女。

    小姨还因为生第二个儿子违反计划生育,被单位除名。

    为了售卖这批床单,父母亲和小姨,以及毛巾被厂的十几名妇女,踩着八辆三轮车,分头去乡镇集市菜市场叫卖,甚至跑出了县城,范围达到周边五个城市。

    个中辛苦,不足与人道。

    好在最终回笼资金40多万。

    就靠这40多万,向阳毛巾被厂起死回生。

    于是,边开工,边添加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

    提花断档的毛巾,镶花边的印花布窗帘,雕花类印花床单……纷纷走上市场。

    95年8月,父亲以两百三十万巨款,买断了毛巾被厂的所有权——改名‘宏飞毛巾被厂’。寓意“宏大、飞翔”。

    到了96年10月,仅仅一百二十职工的宏飞毛巾被厂的利税已经超过了向阳棉纺厂。

    而向阳棉纺厂是千人大厂,当时已经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清算。

    当时县领导和轻工局领导三顾茅庐,希望父亲接手棉纺厂。

    母亲极力反对。楚魏记得当时父母一个多星期没有说话,冷战。

    在楚魏的印象里,母亲从来不是那种头发长见识短的女子,某些时候,她的眼光甚至比父亲还要尖锐,她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不想大富大贵,咱们家享不起那么大的福,扛那么大的担子,肩膀会疼!

    县里和轻工局一再降低要求,最后给出了一个令楚大海无法拒绝的条件。

    县里同意宏飞毛巾被厂无偿兼备向阳棉纺厂。条件是,楚大海盘活棉纺厂,承担原向阳棉纺五千多万的银行贷款,保一方平安,养活一千三百多工人,按时发放职工工资;促一方发展,依法缴纳企业利税。

    改制后的棉纺厂在历尽波折的十个月后,终于扭亏为盈。

    这段时间,楚魏几乎没见到过父母。

    眼看公司上了正轨,一直处于低潮的纺织业隐隐有抬头的趋势,红火的日子即将来临。肖巷县的鑫鑫纺织厂邀请楚大海去考察,并托话愿意效仿宏飞模式,主动接受兼并。

    雄心万丈的楚大海认为正是自己低成本扩张的好机遇。他带着公司股东、副总兼采购科长、他的哥哥楚大江,以及生产厂长周伟,屡次赴肖巷谈判。

    经过多次协商,双方终于达成协议。

    正应了楚魏母亲的那句话——咱们家享不起那么大的福!

    就在楚大海带着妻子前往肖巷去参加签字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

    接下来,几乎是楚魏的苦难史。

    记忆里的今天,楚魏在亲人不断的劝酒下,喝得头脑发晕,再加上楚大江方瑶的威逼利诱,他无知的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签订了股份分离合约。

    楚大江不仅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宏飞毛巾被厂,拿走了棉纺厂所有的库存原棉,包括账面现金,仅仅留了三十几万。

    楚魏酒醒后,哭着去找姨夫姨妈。

    姨夫闷头抽烟,姨妈陪着他一起哭。放了暑假的表弟表妹不知所措,吓得连电视都不敢看。

    神仙也难解的困局。

    况且老实巴交的姨夫。

    股份分离后第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