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2章 上上之选(第1/3页)  老子是大宋首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收完李福贵这个徒弟后,赵乾便被李宝德派人叫去了酒坊。

    李家酒坊内的工人很多,所以这工程的进展很快,只花了两三天的功夫,便已建好了这第一座蒸酒高炉。

    李宝德看了眼赵乾,笑道:“如何,这炉建的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赵乾绕着炉身走了一圈,又伸手四处拍了拍,这才点点头道:“没看出什么问题,先点把火试试吧。”

    李宝德吩咐人取来薪柴,交由赵乾点燃这新炉的第一把火。

    炉膛内的火苗在烟囱效应的带动下一下子就蹿了起来,一股热浪也随之从炉膛内扑了出来。

    感受着炉膛内的炽热,李宝德喜道:“贤侄果然有办法,仅仅是将这烟囱给加高了一些,这同样的薪柴,烧出来的火却是更加的热了。”

    赵乾伸手摸了摸炉膛外的墙砖,脸上强壮笑容,心里却是怎么也提不劲来。

    从火焰的颜色上看,这炉膛内的温度至多只能达到六七百度,与烧制玻璃所需的炉温相比,还差了一大截。

    看来,想要给自己的房子装上玻璃,还是得抓紧时间搭建水车啊。

    李宝德见他一脸忧色,以为他是担心这柴薪不耐烧的问题,笑着宽慰道:“贤侄不必忧心,这石炭老夫已经派人采买去了,想必要不了几天,就能运回雅州城了。”

    赵乾点了点头,说道:“李叔,高炉改进之后,这酒坊内也会越来越热,如今又正是暮春时节,眼看着就要往夏天过了。

    天干物燥,还得让下面的人多注意才是。”

    这个问题,李宝德自然也是有所考虑,当即笑道:“贤侄可真是心细如发,贤侄尽管放心,这酒坊就是我李宝德的命,老夫决计不会让这些下人们胡来的。”

    赵乾又道:“除此之外,咱们还得多替这些工人们着想,他们虽是靠李府混口饭吃,但也都是各自家中的顶梁柱。

    我建议从今天开始,每一个时辰供应一大桶清热降火的汤药,以防有人耐不住高温,李叔觉得如何?”

    “贤侄所虑甚是,待会儿老夫便派人去办,贤侄尽管放心。”

    ……

    从酒坊回来后,赵乾便一头扎进房间,在网上查找有关于水能鼓风机的资料。

    鼓风机古时叫做橐龠,最早发明于商周,但第一台水能鼓风机却是直到元朝才被发明出来。

    至于水车,则早在东汉年间,便已有人造出了名叫翻车的原型,后来到了唐宋,更是改良出了筒车。

    不过,那时候的人只是将其用作灌溉农作物的工具,并未想到将水能转化为更深层次的动能。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好在有前人余荫,赵乾也不必苦思如何搭建水车。

    更值得叫好的是,万能的互联网上不仅有这种水排龠的照片,还有更加精细的结构原理图。

    否则,以赵乾对于机械设计的了解,就算可以开挂,设计出一台水能鼓风机也得耗费他不少的心血。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还真是不可限量啊。

    将结构图从网上抄下来后,赵乾刚想出门找一位木匠师傅打造,却被迎面而来的陈小乙给拦了下来。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要事在身,赵乾可没那么多功夫和陈小乙扯闲。

    陈小乙赶忙作了一揖,说道:“公子,上次那个名叫仁青朗嘎的吐蕃商人,来府上找您了,公子是见还是不见?”

    “仁青朗嘎?”

    赵乾微微一愣,心想这小子来找我干嘛,但转念一想自从上次一别,已经过去了数日,想必这小子多半是来找自己辞行的吧。

    考虑到以后要和这小子在吐蕃合伙建立分厂,赵乾也只得将手头上的事暂且搁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