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骨玉(第2/3页)  我想做个良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家,见识和阅历跟您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在我们看来,这匣子就是玉制的,不过看您的意思……难道这玉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说法肯定是有,你们看不出来也很正常,毕竟这四九城里能看出这玉玄机的,恐怕几根手指头就数过来了!”一边说着,孙二爷拿起那白玉匣子对准了窗外射进来的阳光,继续道:“这样看的话,你们能看出这玉有什么不同么?”

    白玉匣子的制作材质十分讲究,哪怕在古墓中存放了好几百年,成色也依不受什么影响。此时在阳光下,那白玉匣子似乎被包括在一层淡淡的光膜之中。最关键的是透过阳光,我发现那玉的表面似乎涌现出一些奇怪的纹路。

    那些纹路看起来十分诡异,但我一时间却说不出个所以然,便小心翼翼的问道:“二爷指的是那些纹路?”

    “没错,就是这些纹路,这匣子的制作材料不是一般的玉,而是来头极大的骨玉!”孙二爷淡淡道。

    “古玉?二爷说的可是传统意义上汉代之前的那种古玉?”我心中隐隐觉得孙二爷所说的“古玉”并不是我认知中的那种古玉,但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听说过其他概念的古玉,便只能尝试性的对孙二爷问道。

    “非也,此骨非彼古,这里的骨是骨头的骨!”孙二爷轻轻摇了摇手指说道。

    我听的一愣,刚子更是一脸懵逼。玉这种东西的水很深,在这方面我也就算是个刚入门菜鸟,但对于玉的一些基本知识我还是很了解的。只不过对于孙二爷所说的“骨玉”,我却是闻所未闻。

    孙二爷也预料到了我和刚子肯定没听说过骨玉,便招呼一直站在旁边的小男孩去泡了壶茶,然后就给我俩大体介绍了一下这所谓的骨玉。

    大约是四年前,孙二爷偶然间收到了一块篆刻着甲骨文的石碑,经过一番研究,孙二爷发现这些文字是古代商朝的文字。

    跟古董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孙二爷对这个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朝代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把石碑上的甲骨文全都镌刻了下来,并把这些文字打散打乱成很多部分,然后花大价钱把这些文字一部分一部分的找不同人给翻译了出来。

    等把这些翻译过来的文字重新排列之后,孙二爷才发现这些文字记录了一件上古时期的异闻。

    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

    石碑记载,商汤在位时期,有一年天降大雨,大雨连续下了好几个月都不曾停歇。连天的大雨导致洪灾泛滥,百姓怨声载道,无奈商汤只能只能带人去黄河边祭天,以求上天能体谅商朝的百姓,能停了这漫天大雨。

    也就在商汤祭天的时候,黄河之中突然掀起滔天巨浪,紧接着一只小山般的黑色玄龟就从黄河中爬到了商汤的面前。那黑色玄龟衔着一块白色玉碑,在把玉石吐到商汤面前之后,黑色玄龟便再度踏浪而去,并迅速消失在茫茫黄河之中。

    商汤以为那黑色玄龟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他立刻命人把白色玉碑给扶了起来,并在玉碑上刻了个“定”字,随后便把这玉碑给立在了黄河边。也就在玉碑立下的瞬间,接连下了好几个月大雨竟立刻就停了下来。

    商朝时期的文字本就不成熟,再加上翻译难免会出现信息出入,所以孙二爷从石碑上就只能理解出这样一个故事。而所谓的骨玉,就是指当年黑色玄龟嘴里衔着的那块玉,至于人们为什么会称那块玉为骨玉,孙二爷并没有细说。

    石碑上的文字对那块玉进行了一些粗略的描述,孙二爷勉强分析出了骨玉的特征。骨玉光滑、晶莹且性寒,最关键的是骨玉上有着极其细微的似云雷又似人骨的纹路。

    我和刚子自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