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飞花弄影(第1/7页)  凌仙缥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炼丹修真,求仙问道之术,古来已有。俗话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坐拥大好河山,享尽富贵荣华,哪一个王侯将相不想活上百世千载,享尽人间极乐?只是但凡人便只有一世寿命,少则一出世便夭折,多则也不过百载上下,而多数人只有几十年寿元,实是短暂至极。多有胸怀抱负之人,未能施展才华便已鬓发斑白;武将之辈,未能收复河山却已气老血衰。贤明帝王,未能统御天下,便没于荒野,令人不胜唏嘘。

    为求长生,多有帝王将相,令下炼丹之人,寻仙访道,炼制金丹,以求不死。可过去了万千载岁月,千朝万代更迭,却从未闻有能百世长生之仙人,递万世而为君者。看来,天命有注定,实非人力所能勘破。

    不知从何时始,世间却有了修真一脉。虽说未能参透生死,却已掌握了夺天地造化的大法力,崩天裂地,移星换斗,无所不能。每每见修仙之人,驾驭法宝,乘风破雾,出幽入冥。比之凡人,倒更似那逍遥仙子了。

    古语道:天上只一日,世上已千年。不知过了几朝几代,修真一脉已然香火鼎盛,亦已有了帮派之见,门户之别。放眼天下,正至宋代盛世之年。

    这一日,日头正当空,阳光异常灼人,长安城内却仍熙熙攘攘。之见那城中大街小巷,有吆喝叫卖的商贩,有穿梭而走的行人和马匹,亦有达官显贵,以人为畜,乘着一顶轿子悠悠而往,好不热闹。正当时,日头渐盛,多有行人耐不住酷热,趋酒楼以避之。

    这长安城中,若论最大最热闹的酒楼,莫过于位于城中大道的“醉仙居”。只见那“醉仙居”楼上下共分四层,颇为高大。那楼红漆饰墙,琉璃作瓦,颇为富丽;主门亦是用上好的木料打造,厚实沉重。只见整个酒楼被漆为喜庆的大红之色,大门两旁巨红木柱,雕花窗棂,甚是典雅。门上牌匾更是用金粉饰了“醉仙居”三个大字。未入其内,已觉金碧辉煌。

    在古代,这酒楼自是帝王将相,达官显贵以及那纨绔子弟饮酒逗乐,采花弄蝶之场所。这楼富丽已极,实是不知用了多少民脂民膏来筑,才成这般模样。

    此时那“醉仙居”内,亦挤了许多吃酒喝茶之人。店中伙计往来招呼,好不热闹。宋人好诗书,便是在这酒楼之内,亦设了桌台笔砚供人说书作字。只是那喜好诗书之人,怎会欢喜这风月场所?反观楼内之人,果是俗凡如斯,设这桌台,不免有些附庸风雅之嫌。

    是以楼内众多俗人,只是饮酒作乐,猜拳弄马,喧哗不休。却在此时,从门外进来一位一名老者。那老者身着灰绿衣袍,体格清瘦,白眉苍髯,颇有些仙风道骨。招手与那店掌柜小说几句,似商量甚么东西,未几便径直向那桌台走去,要说一说书。他身后一名女孩儿身着淡粉襦裙,面上系条薄薄轻纱遮住了脸颊,手中捧了一个印花瓷碗,腰间挂着一柄红穗佩剑,也跟着他上了桌台。

    俗话道:腹有诗书气自华。那老者虽然衣着简陋,但垂首投足间却隐隐有一股清高之意。只咳嗽几声,那众人见了,便见慢慢将声儿隐下去。

    待得厅内安静下来,那老者才微微拱手致谢。道:“贫道不才,愿为各位说书一段。若是各位欢喜,便给些铜板文银,打发贫道作盘缠。”这酒楼之内,时常有人来献唱卖艺,是以众人也不觉得甚么奇怪,只仍各做各的,有些便饶有兴致地看向那老道。

    老道微微欠身,算是谢过,道:“众位客官抬爱,贫道就说上一段,便说说那三国逸事。”

    “时东汉末年,桓灵不济,认宦作父,将朝政全交于宦官之党,继而引发十常侍之乱。其后黄巾起义,各路诸侯并起,遂成三国,今日老道便从那神武侯出山,匡佐汉主刘玄德纷争天下开始说起……”

    其时那三国故事,仍未有书来述。要到得明清,才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