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扬州借粮(第1/2页)  唐末高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淮南节度使高骈在扬州,是扬州高氏安排给高桓的苦主。

    唐末是世家大族的冬天,门阀尚难立足,更别说扬州高氏了。武夫极权,武夫多出庶民,并不是世家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纵观天下,能割据一方,称王争霸的有一个是出自世家?

    像扬州高氏这样的小世族,也只有培养培养文人,在乱世玩玩对冲什么的,大多都是垂死挣扎而已。

    唐初世家代表的五姓七族,在这个乱世还能呼风唤雨?暂且不谈陇西李氏(皇族),还有哪家哪族还能在这乱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就只有范阳卢氏的卢携在岭南当节度使,还有些影响力而已。

    扬州高骈和高桓没有亲戚关系,高骈和扬州高氏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你一定要抬杠,追溯个千百年的,那也是白搭,现在天下不流行这一套,谁拳头硬,谁才是主!

    高桓和钱鏐说,要和高骈换粮,钱鏐是一脸的狐疑,看高桓的样子很是怜悯,仿佛他已经看到高骈把高桓扔出扬州的模样。

    高桓要换粮,你拿什么换?拿美女?想多了,他钱鏐是不屑于做这些的,而且高骈也不一定好这一口。

    高骈倒是喜欢文武能人,手下有连绵将军张璘、神行太保杨行密,还喜欢四处寻能人,来辅佐自己。说是要找能人来治理淮南,明眼人谁不知道高骈那点小心思?

    有些人,表面上是大太监的走狗,背后却是老秃驴,天天想着割据江东,对唐僖宗是爱理不理。

    “先生要拿自己去换粮?”钱鏐突然想到了什么,惊讶道。

    高桓白了他一眼,刚逃出扬州不久,又要自己去高骈那个虎狼窝,高桓这个不是没事找事做吗?

    “粮草的事情你就别管了!我不会那么做!你这几天去问问董昌,看他什么时候去剿匪,你也赶快练兵,要是快的话,我们吃了王邺就能去占苏州了!”高桓思索眼下之事,粮草并不是什么大事,把王邺吃了赶快强大,才是当务之急。

    要不然整天憋在小镇,人不得憋坏了?

    王邺是浙西巨盗,占山为王,除了夺些买路财,还动不动就出山来找董昌的麻烦,董昌是苦不堪言。

    董昌和王邺之间必有一战,而且那一天还不会太远。

    夏末了,马上秋收,王邺等董昌秋收肯定会来收钱的。先不说今年的收成好不好,黄巢借道浙西,所过之处是寸草不生,糟蹋了庄家不说,还逼得百姓无路可走,只好跟他造反。

    没人耕种,今年必定是个灾年。

    王邺往年来讨点生活董昌还算富裕,也就送你了。今年董昌自己都吃不饱,你再来打劫,这算什么事?不是逼着人家没活路吗?

    董昌是浙西临安石镜镇的守将,吃的是皇粮,他王邺是土匪,官剿匪这不是名正言顺的吗?

    果然,还没等钱鏐去问,董昌就派人来,说是在七月十五这天,要点卯剿匪。

    钱鏐闻讯,也不敢懈怠,在军营拼命练军,也不敢在家中和拉家常了。

    高桓留在钱鏐家中,在琢磨高骈所好之事。

    其实高桓是知道高骈的所好之物的,高骈老秃驴最喜欢的就是炼丹,在扬州大建高台,整天就神神经经,手握拂尘,对天狂呼。

    真是魔障!

    高桓炼丹,这真是难为他了。

    炼了三四天,炸炉无数,无一粒成丹。

    高桓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储备,不过他还真记得一味药的药方。

    名叫“五味帝皇丸”,有明显的作用,而且材料也还比较普遍。

    记得前世前桌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孩,整天就问高桓吃没吃过,高桓不知道是什么,后来去了解了一下,顿时面红耳赤。咳咳……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高桓记住了这副丹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