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四章、编造情报(第1/2页)  穿江道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高峰在街上看见了李士群留给他的信息,在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死信箱内,发现了要求他见面汇报工作的命令。

    这让他觉得有些头疼,赵高峰当时说得轻松,胡乱搞一些情报糊弄一下就可以了,但是真的到了这个时间节点上,他还是十分头大的,毕竟人家李士群是特工老手,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他找同学们商量对策,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想了好几条都觉得不够满意,因为赵高峰假供述说自己是共产国际的,总要编点国际上的事,或是与苏共相关的内容吧。

    但是共产国际的事,在大家有限的记忆里也就是佐格尔、尾崎秀实、中西功之类的,这些都是特工战线上反的大英雄,自然是不能说给敌伪听的。

    正在大家抓耳挠腮之时,章丽忽然说:“我在很久以前在威廉那里看见一张《纽约时报》,上面有诺门坎战役的评论,但是时间过去挺久了,好像是9年7月的报纸,不知道有用吗?”

    这一下真的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大门,几个男同学都兴奋起来,因为这场战役虽然不是很著名,但它却有不为人知的重大意义,在某种角度上来说,甚至是改变了二战的轨迹。

    因为这场战役以后苏联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个情报资料可以大大的利用。他们连忙叫章丽再去找一找那张报纸,可惜的是毕竟过去了不少时日,章丽没能找到这张报纸。

    后来他们终于在图书馆找到了那张199年7月0日的《纽约时报》,这张报纸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

    199年5月至八月的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战事于19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诺门罕战役的起因是侵华日军和外蒙军因为诺门罕附近的边境归属问题,最后引起苏联红军和日军双方发生战役。

    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

    日本为什么会选择这时与苏联进行这样一场战争呢?因为日俄本来就是老冤家对头,为了各自的利益,特别是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利益已经多次交战。

    德国希特勒的崛起使得日本看到了希望,并且苏联在斯大林掌权以后对军队进行了残酷的大清洗,上至元帅将军,下至营连级军官都受到了极大的波及,使得苏联军队的战斗指挥能力大打折扣,所以日军觉得这是发动攻击的绝好时机。然而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诺门罕战役使日本关东军向西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完全覆灭。

    199年八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激烈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

    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

    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