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函谷关守将董翳(第1/2页)  时空投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汝是秦人?”

    那员降将脸色枯黄,磕头回答道:“是。祖上曾经随秦襄公与平王誓约,因此世代居住于关中。”

    “秦襄公与平王誓约?”周文愣了愣,想了一下才记起来一则旧事。

    西周末年,周平王为躲避犬戎族的骚扰,把都城向东迁到洛邑。秦襄公带兵护送周平王至新都。周平王封襄公为诸侯,并且秦襄公约定,如果秦襄公能够夺回犬戎占领岐山、丰水等地,

    就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秦襄公作为建国之地,至今已经五百年了。

    如此算来,这位世世代代生活在关中的函谷关守将,可以说是血统最纯粹的老秦人了。

    周文立刻让手下拿来酒肉,赐给席座,以礼待之。

    “请问将军姓名?”

    “函谷关都尉董翳。”

    “董将军,还望请赐教关中局势。”周文拱手请教道。

    ………………

    听着董翳的描述,关中局势浮现在周文心中的战阵图上。

    二世皇帝胡亥横征暴敛,征发天下徭役,修建上林范宫殿群。

    本来是优先征发六国故地百姓。但是,六国故地百姓狡诈,起义逃亡者众多,官吏们常常强征不够人数,还有性命之忧。

    关中的秦地百姓就不同,老秦人世世代代遵守秦法,已经培养出高度的服从性和纪律性。

    在楚地征男丁,征发十人一路到关中能跑掉八个。在秦地征民夫苦力,就能够轻松征满员送到骊山和上林范的工地。

    所以官吏们特别喜欢征召秦地民夫苦力填充数量。

    等到前任丞相李斯使用《督责术》时候,关中老秦人生存条件就更加恶劣。

    商鞅变法已经一百五十年,老秦人服法惧法,勇于公斗而怯于私斗,参与国战的时候凶狠异常,而在国内就敬畏法律,不敢惹事。

    而在六国故地,正好相反,百姓散漫惯了根本受不了严苛的法律约束。

    在骁勇的燕赵之地,你敢用劓刑割人家鼻子,人家燕赵游侠就敢割掉你的丁丁。在齐鲁之地征收粮食钱财,时常会面临游民截杀的危险。

    秦地则不然就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兵面对官吏也会乖乖伏法不会搞事情。就算是家中粮食被征收的一粒米不剩也最多抱怨几句而已。

    《督责术》杀人众者为忠臣,征税多者为良吏。

    一时间,关中彻底民不聊生,严刑酷律,狱中刑徒,人满为患。那些没有被处刑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家中的粮食钱财都被官吏搜刮的一干二净。

    穷凶极恶的官僚税吏真是逮住老秦人就往死里欺负。

    ………………

    函谷关守将董翳是地地道道的老秦人。可是,他的父亲曾经是将军,受到大将军蒙恬案牵连,被流放骊山当刑徒,两个月就累死了。

    弟弟前来投奔,无意间横穿驰道,当地官吏拿下按照《督责术》斩断双足,失血过多,死于路边。

    官吏催缴赋税,家中粮食收缴一空。等到董翳知道消息,准备寄粮食回家,母亲和年幼的妹妹已经在家中活活饿死。

    董翳的情况并非个例,函谷关守军的老秦人家中就没有人没受过刑法,家中饿死亲眷的更是不计其数。

    周文听闻,唏嘘不已,都说天下苦秦,谁又知道关中老秦人其实最苦……

    ………………………………

    在函谷关守将董翳配合下,周文用函谷关积蓄的大量军械将义军武装起来。那些不堪徭役、饥饿、虐杀之苦的关中百姓纷纷加入,周文的军力急剧膨胀。

    周文故意放慢行军速度,集结力量,打造攻城器械。

    等到大军进驻戏亭城,已有战车五千辆,骑兵八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