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1章:听春晚(第1/2页)  重生八零末:农女小福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机长大人罗福彬被二姐授命给大家调收音机。

    就调到中央广播电台,正在转播春节联欢晚会。虽然买不了电视看,但全家人也能听春晚,热闹热闹。

    八十年代春晚水平那是全国老百姓都公认的高水平,家家户户过年必看,而且整个春节到元宵结束都得回放好几遍。哪像三十年后,被新新人类们埋汰的一文不值。

    所以对于罗家人来说,光是从广播里听春晚,就够稀奇够精彩的了。

    听节目主持人报幕,听唱歌,听相声,听小品,跳舞是听不到的,可能听歌曲。能上春晚的那都是全国最高水平,很是让罗家这群“乡巴佬”开了眼界。

    罗雪梅本来还埋怨小福星没事买这玩意干啥?此刻却觉得这小盒子是真神奇,那么小的身板却又能唱又能说,好大的本事。

    全家人都顾不上闲话,心情的起起落落都跟着电台里的晚会声音走。就连罗芙馨也被这种气氛感染,跟家人一起投入到这全国人民一条心的春晚情结中去。

    罗家这边热热闹闹的听春晚,引得隔壁周连喜两口子和孩子们羡慕嫉妒恨。尤其是周福全,拖着鼻涕拉着周连喜的胳膊也要听收音机。闹得周连喜直上火,伸手就给他一个大巴掌。周福全哇哇大哭,罗招娣就跟丈夫拉扯起来,两口子大过年的又是吵又是闹。差点没把周定生给气着,自叹家门不幸。

    罗小兰自然又把这笔账算老二家头上,要不是他家闹收音机,能害的小儿子家闹腾?反正好的坏的,都是老二家的错。

    好在罗家人只顾着听春晚,对周家的闹腾是一点没注意。春晚多热闹多精彩,谁还在乎隔壁那些渣渣。

    有了春节晚会,全家人的兴致都挺高。只有小囡囡到十一点就熬不住,喝了奶直犯困。罗芙蓉就抱她上去一同睡了。

    剩下四口人仍旧留在灶间里听收音机,等待午夜零点的到来,迎接新年。

    当收音机里传出新年钟声的时候,周连富在自家老婆和小女儿的搀扶下,跨出家门。前头小儿子罗福彬已经迫不及待的拎着炮仗和火柴出去。

    初一凌晨由一家之主放炮,是罗家岙的习俗。

    十二点刚过,外面黑漆漆的,可此起彼伏的炮仗声却格外热闹。

    在冷冽的寒风中,罗家也结结实实放了八个大炮仗,咚咚咚的震了好一会。

    硝烟弥漫,呛得罗芙馨伸手掩鼻。罗福彬却兴奋的拿脚去提那些炸开膛的炮仗,嘴巴里配着音,“嘭嘭”的放炮。

    周连富放眼远眺,又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家人,伸手悄悄的摸了摸自己的伤腿,心中升起一股劫后余生的感慨和庆幸。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遇上这样的祸事,在这个农村汉子的想法里,让大卡车轧断了腿,能保住命就

    是菩萨保佑,残废也是应该的。只是谁能接受从一个好好的健全人,突然就变成残废呢?

    可他不但保住了命,还保住了腿。这真是多亏了小女儿罗芙馨,也不知这小囡女是怎么想的,竟然能拿这么大的主意。乡下老农,怎敢想去省城看病,还让老教授给动手术。

    更没想到,这省城的医生是真厉害。断了的腿还能给接上,接上了还能活还能用。

    这是什么样的本事?这是只有读书,去上学,上大学,才能学会的本事。

    若说以往他给孩子上学念书,还只是一种为人父母指望孩子能跳出农门的朴实心愿。到如今经过这场劫后余生,他心里对供孩子读书上进,更有了一种具有现实功利性的迫切感。

    对村里那些“读书费钱不如让孩子早点赚钱才划算”的说法了,他已经嗤之以鼻。也不会再觉得农村孩子考个中专上个师范就是最好的出路,农村的孩子也应该去考大学,上大学。

    罗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