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进军安大略湖(第1/3页)  红白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坐牛的迅速进军,让猛禽和鹿角的进军速度大大落后,于是猛禽和鹿角开始联合发动了对克利夫兰的进攻,当猛禽得知英美两国水上军舰正忙于从安大略湖撤离军民的时候,他大胆命令自己的布雷艇开始封锁安大略湖和伊利湖之间的水道,印第安人民共和国的新式磁性水雷将是对方水上舰艇的噩梦,因为这种水雷,可以防止在水下20多米的深处,水压不会造成其的上浮攻击,但舰身钢铁材料的引磁性是对其最大动力,依据目前的英美扫雷艇的本事很难清除这种新式水雷。猛禽恶狠狠地想到,也该让美国人和英国人尝尝水雷的威力了。

    封锁了这条水道后,猛禽与鹿角随即联合起来,发动了对克利夫兰的全面进攻。

    1796年美国地产公司测量员摩西克利夫兰来这里建城,取名为克利夫兰市。1836年,经过美国政府批准,正式设市。1830年连接伊利湖和俄亥俄河的运河通航,克利夫兰成为大湖区和大西洋沿岸间的货物转运中心,城市迅速发展了起来,工业兴起,人口迅速增加。

    这里目前驻扎着近1万美国士兵,在托莱多和底特律被印第安人民共和国占领后,这里就明显成为了印第安人民军的下一进攻目标,布朗中将没有再这里加大布防,因为在他看来,这里已经不具备固守的条件了,当底特律和托莱多失守的消息传来后,布朗中将明白自己的好友斯科特少将极有可能被俘虏或者战死沙场了。对方的实力明显更加强大,那里的4万多美国士兵居然没能保卫住底特律和托莱多这两座重要的城市,让布朗开始担忧,双方的军事科技实力的差异很可能已经不是战术所能弥补的了。

    他悄悄地制定了一个大胆的反击计划,他需要检验自己的这一猜测,并为最终战胜这个强大的敌人打下基础。

    克利夫兰在收到3面攻击后,很快失守,在布朗中将的安排下,美国士兵的损失不是很严重,但对方的新式武器让布朗中将暗暗担心自己的反击计划的成败。

    完成对克利夫兰占领的鹿角开始继续向东挺进,并安排了1万士兵驻守在这里。鹿角的下一个目标是伊利城。

    18世纪50年代,法国人从现今的加拿大南下发现了伊利地区,他们被美丽的半岛所吸引,用法语命名这个半岛为‘普雷斯克岛‘意思是‘几乎是一个岛‘。1753年,法国人开始在这一地区定居,但六年之后,因失去尼亚加拉港而将此地拱手让给了英国人,后来的一次印第安人起义结束了英国人的统治。从18世纪60年代,直到美国革命,伊利大部分地区是荒芜人烟的。1795年,宾夕法尼亚政府从联邦政府手中将目前的伊利县买下,人们开始来此定居。1813年9月10日,佩瑞将军率6艘战船在伊利湖打败了英军。伊利地区从此便开始了战后发展阶段。

    在水上猛禽的配合下,伊利的驻军很快被击败,鹿角在留下1万战士驻守这里后,继续向东挺进,由于这一地区的美国白人密度明显增加,鹿角毫不客气地开始把这些美国白人源源不断地押送到钢铁之都,让这些白人帮助采矿和建设钢铁之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美国白人与印第安红人之间的矛盾,致使双方的互相攻击事件大大增加,最后这些事件直接导致了密西西比河东岸地区和五大湖南部地区的印第安人与美国白人的民间大混战。在客观帮助了鹿角今后对这一地区的占领速度。

    美英水上联合舰队,在帮助多伦多转移移民后,原本想进入伊利湖区为驻守克利夫兰和伊利城的美国士兵提供水上支援,但印第安人民共和国的新式磁性水雷让他们不得不停下了脚步,在损失了大量的扫雷舰艇后,最后不得不撤出伊利湖,在安大略湖和运河水道2侧布置了大量的水雷并封锁了这两条水上通道,建立了水上防御阵线,阻止印第安人民海军第三舰队进入安大略湖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