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内部整顿(第1/4页)  红白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33年1月2日,梁伟开始在特黎社会内部进行全面的整顿,尽量限制对方间谍和情报人员的渗透。

    在户籍卡的基础上,梁伟对外来白人和新归附特黎的印第安部族,采用以家庭为单位的打散分配聚居地的政策。对外来白人先采取为期1年的集中管理,然后通过内卫部队的暗中考察,才能加入到特黎的族群然后按照家庭单位有内部事务管理部门随机分配其所属的聚居营地。

    这样可以破坏敌方有目的性的间谍和情报人员的秘密工作安排事宜。

    随后梁伟在特黎社会内部建立了以警察部队为首,内卫按照配合,族人互相监督的联合纠察制度,可以挖出潜藏在内部极深的间谍和情报人员。

    对于对方委派的外交人员则以内卫为主,暗中监视的策略。由于特黎社会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再特黎社会长期潜伏,很难接触到特黎社会的高层信息。

    在对待间谍和敌方情报人员,梁伟采用了极其严厉的制裁措施,凡是刺探特黎内部机密的间谍和情报人员均以密闭关押和处死为主要惩罚手段。

    梁伟为了强化各级管理部门的保密措施,亲自制定了特黎内部官员保密手册,发放到各级官员的手中,并制定了保密等级和违犯保密原则的处罚条例。

    莫尔斯电码的发明,能使内卫部队及时反映各地的具体情况,再由内卫上层管理者提出处理意见,再经梁伟批准后,予以施行。

    为了强化军事力量,梁伟将整个特黎军事机构划分为5大军区,即东南西北中五大军区,负责特黎的各地区的军事防御,按照后世的军队的三三制开始设立军事统帅机构,全军分为海军、陆军和后勤三大军事机构,海军分为太平洋沿岸舰队、墨西哥湾沿岸舰队和大西洋沿岸舰队三大舰队。陆军分为步兵、炮兵和辅助兵3种(包括侦察兵、神枪手、爆破手、通讯兵、宣传员和导引旗手),把17个兵团,缩编为10个军,每军4万人,每个军下辖3个师,每个师下辖3个团,然后是营、连、排、班。每个军装备火炮450门,为一个炮兵师,每个师下辖1个炮兵团,装备火炮150门,以此类推。并在军事院校内设立相关细致分类军事学科,进行专业的军事培训,提高他们的作战素养。

    缩减下来的11万士兵,被安排在各地从事各聚居营地的防御工作或进入内卫部队。首次规定了特黎士兵的服役期限为15年,进入部队的年龄从16岁提高到18岁,退役年龄为33岁,军事主官不在次限制内。退役的士兵由特黎社会根据其贡献和意愿安排工作和待遇。

    每年退役士兵人数为新招士兵人数。士兵入伍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军事训练和学习,才允许走上战场,教官由在战场上征战过的有经验的老兵担任。战死和伤残士兵的家属由特黎社会供养。并在社会内部的物资分配上予以倾斜对待。

    为了提高士兵的士气和战意,新设的宣传员在广大士兵中鼓舞士气,鼓励他们为神而战,为印第安的未来而战,为了社会而战,为了家庭而战,为了战友而战。

    梁伟将10个军的兵力平均分配给5大战区,并在各城市和聚居营地设立预备役士兵,梁伟还是按照先前的规定城市预备役的数量为一万人,聚居营地预备役士兵为5000人,平时训练和防卫城市和聚居营地,并参加各类救灾工作和公共建设。战时随时抽调补充5大军区的伤亡士兵。

    在现在的二十七个城市和18个聚居营地中,预备役士兵的数量达到了36万人,常设军达到了40万人,预备役士兵的服役期限与现役士兵一样为15年。

    为了提高部族的凝聚力,梁伟制定了物资分配原则维持先下层后上层的原则。并假借神的旨意制定了后世称为“不可违背的15条特黎社会准则”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