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钢铁之城的建设(第1/3页)  红白之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28年5月初,夏延族归附特黎族后,夏延族人在酋长骏马的带领下,全部迁徙到了钢铁之城居住,在钢铁之城设立近半年来,钢铁之城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按照梁伟的设计规划,钢铁之城位于苏必利尔湖的西岸平原上,在钢铁之城的西北方就是发现铁矿的地方,许多白人和特黎族人正忙碌地安装着机器设备,在这个区域有众多特黎战士在周围巡逻,在钢铁之城内,一座座木屋拔地而起,整齐的排列着,预留的道路宽阔平坦,教室已经开始接纳新加入特黎族的印第安人小孩学习知识,早上朗朗地读书声是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成人的汉语速成班将于下午开课,由于这里地势平坦,梁伟率领的五万特黎战士在攻克苏必利尔要塞后,全部留在这里加强这里的防御,并从归附的部落中挑选了1万5000名精锐战士补充进来,组成了2个军团的设置,巨大的训练场和驻地以及马厩在钢铁之城的东面正在建设,特黎战士都加入到了建设的行列,进展十分迅速。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梁伟利用这里密布的河流将钢铁之城建成了绿水环绕的绿色之城,城中进行绿化安排,这是特黎社会城市第一个有绿化规划建设的城市。在城市的西面是今后钢铁之城主要机械制造加工基地,也是重兵保护,这里将成为特黎族进行武器和工具开发的主要研发地和实验场所,从英国人那里交换来的机械加工设备都被安装到了这里。

    在城市南面和北面就是居住区,城市的中央是医院,学校和行政中心,梁伟任命坐牛为城主,火羽是大祭司,清河为第一大长老,组建了战士团,内部事务管理团和长老团,骏马和风舞以及夏延族的四位长老均被安排在其中。

    在城市四面则建立了高高的土木结构的幕墙,这也是特黎族城市中唯一一个修建了围墙的城市,以防卫美国人的进攻,幕墙进行了加厚,达到近2米厚,高度达到了4米,幕墙外围是环绕的河流,通过高高的吊桥与外界连接,这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城池,为了防止这里被围困,梁伟在城市的地下建立了巨大的地下仓库,海量的生活和军事物资被储备在了地下的仓库里。虽然这里木材资源极其丰富,但梁伟还是要求伐木的工人,按照原本的规定办理,十分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修建了从勇武之城连接钢铁之城的道路,由于铁矿是目前各殖民者争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梁伟十分重视这里的防卫工作,将6万精锐特黎战士分布在钢铁之城各个角落,防止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攻击。铁矿和机械加工区域更是守卫的密不透风。

    为了加快钢铁之城的建设,梁伟先后从各聚居营地调来10万特黎工人加入到了钢铁之城的建设当中,但即使这样,钢铁之城还是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基本完成。

    1828年7月7日,这是个极其值得纪念的日子,用褐煤做燃料,巨大的冶铁平炉在巨大的鼓风机的作用下,钢铁之城中生产出了第一炉生铁,至此鹿角等人才知道这里为何被称为钢铁之城了。平炉生产的生铁经过再次加热淬火后成为熟铁,再经过加热淬火锻造后称为后世的钢,用于加工工具和武器。

    由于当时的工艺限制,污染不可避免,梁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这也是后世中国和各欧洲工业国家关于限制碳排放谈判争论的焦点,西方工业国家在最初的采矿和冶炼工业中根本没有任何环保措施,他们经过近200年的发展,才提出环保问题,这对于中国的工业仅50年的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来说,降低碳排放的分配比例对中国是极度不公平的。

    英国作为当时最发达的工业国家,其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就可想而知了。这也是梁伟为避免钢铁之城的污染把采矿和冶炼以及机械加工和制造安排在城市的西北方向的主要原因,北美中部地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域,常年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这样可以避免钢铁之城的城区烟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