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五章 暗中窥探(第1/2页)  次元之大筒木辉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府邸坐落在一个湖泊的旁边,宴席在湖边的楼阁上,向外远眺,就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湖水以及垂柳,微微轻轻吹拂,柳枝随风摇曳,多了几分清新雅致,就仿佛连夏天的炎热,都驱散了几分。

    诸人纷纷落座,酒席是早已定好的,端着各色菜式的婢女袅袅而来,精致的菜肴如流水般的,不一会儿功夫玲琅满目的菜肴就摆满了桌子。

    辉夜见多识广,什么样的珍馐美馔没见过,本来对两千多年前的食物也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可是一尝起来却觉得味道还不错,味道虽然没有那么厚重,可是却一种令人难忘的鲜美。

    旁人都在议论广大前程,国计民生。辉夜兀自吃着桌上的饭菜,她今天事物繁忙,也没什么东西,肚子里饥肠辘辘。

    好在人多,大家都只顾着发表自己的高见,不怎么注意旁人。

    只有逍遥子不时一个眼神洒过来,感到有趣。不在乎旁人眼光的狂生他也见过,但这么狂法的他还真是第一次见。不一会连他都暗自怀疑,这鸡腿真的那么好吃,也夹了一个尝尝,却感觉还是原来的味道。

    这么多人,自然不能坐着干吃,而文人雅士也不可能像市井之徒那样猜拳,就有人提出来吟诗赌酒,众人纷纷响应。

    昌平君做东,是第一个,他也不客气,大大方方的站起来,潇洒儒雅,想必年轻的时候也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还未吟诗众人就已被他的丰姿所动,吟过之后,更是引得满堂喝彩。

    连辉夜也百忙之中停下嘴叫了声好。

    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又称之为诗歌,不过这时候的古诗词并非是唐诗宋词那种注重雅韵韵律的诗句,也没有过分注重辞藻华美,更多的时候是注重表达作者本身的丰富情感,而非像是后世有些诗句那样无病呻|吟。

    轮到辉夜作诗,她却微笑着放下手中但筷子,想也不想,别人以为她胸有成竹,却没想到辉夜拿起酒杯,自斟自饮来三杯。而后对旁边的逍遥子说:“该你了` 。”

    众人绝倒,这种时候都要说什么今日文思不济之类的场面话,这位倒是毫不客气,又拿起了筷子。

    见辉夜不善诗词,众人也并没有多加刁难,毕竟这位可是昌平君的贵客,嬴政面前的红人,自然不会让她受窘。

    这位传闻之中无所不能的玄机先生,原来也有不擅长的东西,众人心下却是放松了许多,席间更加热闹了起来。

    太过完美的人往往人缘都不是很好,追其根本,太过完美,会让人有一种距离感,有点缺点,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于是这般行酒,辉夜酒来即干,无论是填词还是做事,她都不掺和,只是在那大吃大喝。

    起初辉夜担心会醉酒,毕竟她的酒量真的不是一般的差,一瓶啤酒就能让她醉一天,几乎是沾酒必醉。

    可是后来才发现,或许是古时限于酿酒技术,酒味很淡,这些葡|萄酒的度数非常低,入喉之后就稍稍带些酒味,淡薄如水味道极淡,比寻常的果酒度数还要低。

    只是淡酒小盅有时候反而更加容易醉人,待到酒席快散的时候,她已经是半醉半醒。

    逍遥子望着辉夜不省人事的模样,微微叹息道:“洒脱坦荡本事好事,只是酗酒大醉,终究不合圣贤之道。”

    辉夜恍惚之间听到逍遥子的议论,却以为是大学室友的玩笑,不由吟道: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这首李白的月下独酌是她前世常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