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究竟是干还是不干(第1/2页)  我不仅仅是个理论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木全,23岁,上杭市本地人,高中毕业,打工上班,家境一般,与方汝仁一样,同为理论帝。

    虽然主业工资不高,但靠着勒紧裤腰带,也是存了些钱,一直在看副业项目,只是碍于怕失败,一直停留在理论上,还未实施过。

    可以这么说,他和方汝仁是网友,人家网友搞对象,他们搞创业,因为脾性相投,一来二去也就熟了。

    王木全看到同道中人来了,连忙迎了上来。

    “汝仁兄,我们终于又见面了!”

    方汝仁哈哈大笑,“木全兄,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你最近福缘不错啊!”

    “近日生活愁苦,心中积郁,只能多吃消愁,唉,说多了都是泪,走走走,先进去,边吃边说。”王木全热络的拉着方汝仁进店,找了个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

    说到这衢之味餐馆,那可得好好叨叨几句,他们之所以选择把约定地点选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

    海莱市和上杭市位于江南水乡,口味偏清淡,以水煮菜为主,因此街上的小餐馆大多都写着‘家常菜’三个字,本地人吃了几十年的水煮菜,早已腻歪,所以当那些辛辣的菜馆出现后就引起了一阵风潮,有人是真的能吃辣而吃辣,有人是为了装作能吃辣而吃辣。

    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辛辣菜是当今主流,如今这大街小巷的餐馆里,以川菜、湘菜馆生意最好。

    方汝仁和王木全从小吃卫龙辣条长大,属于能吃辣,但并不是很能吃辣的那一类,每一次都得准备好一包餐巾纸,菜吃完,餐巾纸也就用完了。

    时间长了,对于那些川菜也就腻了。

    但是这衢州菜不一样,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味道,特别是‘衢州辣’,让人有记忆,有依赖性,不但不怕,反而心心念念。

    比如那麻辣鱼、清水鱼、‘三头一掌’,都让人意犹未尽,还想再来一份。

    衢州菜不同于川菜、湘菜,不油不腻,在众多菜系中独具特色。

    虽然现在上杭市的衢州菜不多,海莱市更是没有,但是以后肯定会火爆、普遍,成为主流。

    当然,这是方汝仁和王木全认为的,对他们来说,这是餐饮行业的一个商机,至于别人有没有发现,那他们就不知道了。

    正因为觉得这是商机,他们每次都会来这家餐馆,自己先将这衢州菜品尝出个名堂来,以后有机会,开一家,理论上来说肯定大赚。

    (之所以要引出这么一点,是为了向世人说明一点——理论帝很厉害,对于理论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不分大小,都能联想到创业,并且分分钟就能出来一套理论上可以赚钱的方案。)

    两人落座后,点了几道好菜后,方汝仁便展开了今日话题。

    “木全兄,你今年几岁?”

    王木全一愣,“你不是知道的吗?”

    方汝仁微微一笑,“你想一下再说出来。”

    王木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觉得今天的同道有些奇怪啊,是不是脑子被门挤了,忘了?还是老年痴呆提前?

    不过他还是认真的想了想,确认自己的年龄无误无误,这才说道:“我今年22周岁,虚岁23,没毛病。”

    方汝仁神色不变,继续问,“那你给现在的自己打几分?”

    王木全脸色古怪,这货是怎么了,老是问些问过的问题,有毒。

    不过他还是回答了,“五十分。”

    曾经方汝仁和王木全两人有过一次谈论,就是给自己打分,满分一百,他们都给自己打了最高的五十分。

    为什么说最高的五十分而不是一百分,是因为这分数的组成是理论和实操各占一半,他们都是理论帝,所以理论给了自己满分,但因为都没有过实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