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5章凤栖(第1/2页)  执剑卫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珠泪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这是伯牙前一刻所摔琴之时做的短歌,当他知道钟子期死后,泪流满面,许多人在看他弹琴,闻琴韵铿锵,皆都在鼓掌大笑,随后而散。

    伯牙本来是伤心欲绝的,后后来看到这一幕以后,有些不解这些人为什么而笑,钟子期的父亲就跟他说,乡下之人不懂音律,以为这是取乐之具,所以才会大笑。

    后来伯牙就摔碎了自己的琴,流传出了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的诗句。

    后人又以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今人说破琴的诗句来纪念他。

    祖人斌看着远方,感慨着说道:“许多人只知道故事的更迭版本,却不知道他们最初的相遇就是因为那把琴。”

    张钟和阿四在四周看风景,祖人斌在这里给卫道讲故事,一时之间,楼上的气氛倒也很是融洽。

    过了许久之后,卫道才终于明白了伯牙断弦里面的内幕。

    当年伯牙曾经在一次雨夜中被困河道之时弹过一首曲子,钟子期在附近正好听到了,伯牙琴弦一断,就知道附近肯定是有刺客或者天地灵秀之人,当他找到附近的钟子期后,只想尽快打发他一个樵夫走,因为那时候他是官,钟子期只是一个樵夫,两者之间的地位本就不平等,又怎么能够奢望在学术上面二人也是平等的。

    伯牙在当日的八十五月夜,听到钟子期说自己懂音律,还曾毫不客气的问道钟子期,“我且问你,既来听琴,必知琴之出处。此琴何人所造?抚它有甚好处?”

    后来钟子期回答道,“此琴乃伏羲氏所琢,见五星之精,飞坠梧桐,凤凰来仪,凤乃百鸟之王,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

    伏羲氏知梧桐乃树中之良材,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长三尺六寸一分,按周天三百六十一度,前阔八寸,按八节,后阔四寸,按四时,厚二寸,按两仪。

    有金童头、玉女腰、仙人背、龙池、凤沼、玉轸、金徽。那徽有十二,按十二月,又有一中徽,按闰月,先是五条弦在上,外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按五音:宫、商、角、徵、羽。

    尧舜时操五弦琴,歌《南风》诗,天下大治,后因周文王被囚于羑里,吊子伯邑考,添弦一根,清幽哀怨,谓之文弦,后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添弦一根,激烈发扬,谓之武弦。

    先是宫、商、角、徵、羽五弦,后加二弦,称为文武七弦琴。此琴有“六忌”“七不弹’‘“八绝”之说。

    何为‘六忌’?一忌大寒,二忌大暑,三忌大风,四忌大雨,五忌迅雷,六忌大雪,何为‘七不弹’?闻丧者不弹,奏乐不弹,事冗不弹,不净身不弹,衣冠不整不弹,不焚香不弹,不遇知音者不弹,何为‘八绝’?总之,清奇幽雅、悲壮悠长。此琴抚到尽美尽善之处,啸虎闻而不吼,哀猿听而不啼,乃雅乐之好处也。”

    停顿了半晌,卫道小心翼翼的猜测道:“难道当年的圣贤,就是摘取这凤栖山的梧桐树?”

    其实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心里已经有九分的肯定了,这祖人斌不像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