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开眼明智(第1/3页)  寻找地外理性生命之通俗的AI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中庸》

    理学大家王明阳龙场顿悟,突然之间领悟到格物致知的道理。这不仅是王明阳个人的思想转折点,也成为宋、明两代理学思想的交接处。

    每个人的智慧都需要被开启,而开启这个智慧的不是别人,只能是自己。智慧并不神秘,人生对认知的积累至融会贯通之处,突然间领悟到的深刻看法,回归至简大道的豁然开朗。

    任微青有两个遗憾,其一,茉莉的香味;其二,杜疏影。在这个大山深处的疗养院期间,最糟糕的莫过于这两件事。山上开满了茉莉花,任微青却没有嗅觉;山间有了浪漫的场景,却没有被施予浪漫的人。

    任微青无数次幻想自己和杜疏影去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那个地方像极了眼前的这里。当真置身于此处世外的深山间时,眼前的景象更加的真实具体,从鼻息到肤感都是具体的。

    多希望杜疏影也在!一同来的没有杜疏影,却有武茜、楚可可、殷思雪……保洁阿姨……一群男人。

    任微青最近总喜欢一个人发呆,在脑中漫无目的地走神,幻想一些毫无由头的古怪。他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想找回来。

    晚饭后的任微青走到了山间的小溪边,伴着小溪有一条小路,远远地看见楚可可、武茜、殷思雪在前面散步,孤独能促进友谊,几位女生很快有共同的话题。而男生更愿意独处,各自思虑。任微青独自一人在小溪找了块石头板坐下,脱掉鞋袜,赤脚泡到了小溪里。这里没有人来打扰,离繁华最远,离自在最近,最适合缅想。

    很快,任微青的世界就只剩下自己,再无其它。

    杜疏影的死,让任微青认识了生死之间的无奈。怎样看待死亡,这件与死有关的哲学每人都会虑及。不一定想得通,也不一定每天都想,但一定想过。与爱慕的人生死相隔,是该要考虑考虑死到底是什么?考虑本身就变得十分有意义。这样的思考没来得及和杜疏影一起来做,总需要一个人先开始。

    在大山里独处的时候,似乎一切条件就是为做这件事情准备的。溪水从脚背流过,透明的水带走无影的时间。

    在典型的个体生命观中,一次偶然的生,注定一次必然的死。生命在无影的时间中度过,直到碰见死亡,死作为生命的终点。

    人是一个个体生命,人类是一个群体生命。是生命都有周期。

    人们关心,是否死后生命会得以延续?是否死后还会在世间留有存在感?为了体验死后的世间,甚至有人生前就搞一次葬礼,并亲自参加!这样做太过于诡异,但总会有倔强的人,坚持要自观死后的节操。这么做要比自省更严肃些,这已经不是一次改过的机会,而是一次总结,不再有机会调整的终了总结。

    任微青要在这个世界彻底与自己无关之前,让自己最后一次外察,即使察到错,也要当作生命的一部分。绝不再心存改正的贪念。

    这一开始很难,没有人乐意承认自己的错。为了生活的继续,对过去行为错误抵赖,这是可以理解的;对错误进行抵赖,小孩天生就会,女人特别擅长。毕竟,事情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归类。

    可是除了对错之外,又该怎样评价那些行为呢?总得评价点什么吧!

    是的,至少还有一种评价办法——目的性!目的性更适合于评价自己,目的性所依仗的是人生意义。

    在个体生命观中,如果生活不再继续,目的性也是执念。

    目前,任微青还只是一个“思维志愿者”,有许多事情需要自己去经历。他并没有分清个体生命观与种群生命观的区别,直到许久以后他才明白过来,这是后话。

    任微青发现自己最大的执念就是杜疏影。自己的念念不忘就是个错误,自己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