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天低吴楚,眼空有物(第2/3页)  明末汉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今年灾害,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变卖土地拖家带口逃难的比比皆是,来年灾区即便风调雨顺,耕地呢?民众能? 早就成为无烟之地,风调雨顺又能养活多少人。”

    “抗旱救灾,抗洪救灾,地方治署仅仅是赈灾而非抗灾救灾,更谈不上灾后重建,所以一年灾疫两年光,不管来年气象如何,受灾的范围还是会扩大,如果来年还有灾情,局势严重到不可想象,与其难民、流民毫无计划性的流动,不如针对性的计划安排。如果灾民不断扩大而朝廷又无法及时疏导安排,饿殍遍野之外还会发生什么?暴乱,会有不计其数的灾民因为求活而暴乱,如果这股力量被利用就是兵祸,历朝历代因为民众无法生存产生的兵乱举不胜举,非战乱之时这种内祸还可以平息,但眼下女真虎视眈眈,一旦内祸产生,朝廷如何应对?”

    被信息充斥的朱由检思维中各种意识在强烈的碰撞着。

    京城时和秦歌有深入的交谈,朱由检认为就赈灾层面,自己已经具备有表及内的认知,然而在这个洒落着星辉的秋夜,信王朱由检还是发现自己理解肤浅。

    赈灾重建,秦歌没有提及,自己更没有思考过。

    是呀,即便大量的灾民能熬过秋冬,来年呢?

    土地早就被地方地主兼并或者大量的区域成为荒无人烟之地,即便地方治署在自己的强压之下尽心尽力,又能安排多少流民,如果来年灾情再一次产生呢?

    滚雪球一样!

    房间内文无忌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福建沿海时搜集到信息,泉州巡海道也曾提出向鸡笼等岛屿迁民的方案,但成本太大,沿海区域手工制造业、冶铁业高度发展,一年四季皆可种植,民众迁移的前提是地方治署能出资,最终方案无疾而终,利用赈灾机会安排民众迁移不仅仅节省这部分的开支还能挽救无数熬不过秋冬的民众,也能治标治本的解除大量流民、难民聚集可能产生的治安不利,朝廷需要的仅仅是地方巡检司配合开具路引,中原之地大量难民无法安置,还会有一部分群体落草为寇,疏导向沿海岛屿则不然,少壮的男人训练武装成乡勇。上,能自力更生,下,可以有效的防御海盗、倭患的产生。有朝一日如若朝廷废除海禁,所有岛屿还能城外海外贸易的转乘点”

    文无忌层层推进式的分析,朱由检眼睛亮了起来。

    以大明朝廷当前的现状和朱由检身份角度,信王不会去分析大量民众迁移进入海岛产生的管理问题及其文无忌口中的乡勇背后实质意义。

    大明之地,不管是西南边陲还是面对大金、蒙古威胁的山西、陕西一线,有的是世家门阀组织适用于抵抗土匪的乡兵、团练力量。

    以信王目前的眼界,更考虑不到文无忌可以将普通层面团练提升到何种的实力程度。

    朱由检看到的只是实情。

    沿海组织本地民众迁移,生存环境优越,民众不愿搬迁,地方治署是需要以出牛、钱财代价换取民众迁移,但利用赈灾则不然。

    不计其数的民众流离失所,朝廷赈灾只是集中在少数受灾严重区域,无法安顿的民众不计其数,与其让区域内难民、流民殒命或者落草为寇,倒不如疏导向文无忌所提及的海岛。更深层面,对于文无忌口中灾民可能产生的动乱、举兵,朱由检更加的忌惮。

    朱由检的算筹当中文无忌继续:“不能快速疏导,会有大量民众饥饿殒命在秋冬季节,尸体无法及时处理产生的便是瘟疫,冬季严寒,瘟疫或许不会蔓延,但开春气温回升,这个隐患便会放大,所以迁民不仅仅行之有效而且要快速。方法很简单,所有灾民集中施粥点安排宣传人员,不强制,采取自愿原则。 报名迁移的民众就近组织向运河沿线码头,从货船登陆,沿运河南下抵达长江再到松江府。恶石岛、石垣岛船只接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