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赵岳的忠告(第1/2页)  布衣青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下有名之士多矣,昔日已故宰相张九龄,今之长安名士王维。皆以二十余岁,大魁于天下。我若沙漠中的一粒,幸得王帅垂爱,只是做些分内之事罢了。”

    赵岳笑着向王忠嗣说道。

    判官是节度使首席僚属,辅理政事,这个职位为使职,没有品级,没有实权。他的权利全靠节度使赋予,节度使外出之时,会任命判官为留后,全权处理大事!

    “天宝之中,不同于开元。吾出击吐蕃,是为百姓安宁。上喜边边,我怕这封奏书送往朝廷之后,局面无法控制。”

    对于赵岳的谦逊,王忠嗣不再多说,只是道出心中的担忧。

    如何与吐蕃在河西、陇右决战,在来到河西之后,王忠嗣就想好了。

    “黼黻皇猷,何为?大夫不求富贵,国家在于心中。如果不违底线,可以审时度势。昔日秦之名将白起善战,一生无败,却死于秦相范雎之手。大夫远离京师,不要忤逆皇帝!”

    赵岳真诚的向王忠嗣劝谏道。

    这句话说的别有深意,也道出了当今的局势。

    大夫远离京师,不要忤逆皇帝!

    人言可畏!

    当年白起长平之战胜利,威重功高。范雎心胸狭窄,心生妒忌,怕白起威胁到自己的地位,遂进言秦昭王,以巧言断送白起灭战国的宏图计划。间接的使一个赫赫有名的无敌杀神,走向终点!

    “吾知你想要说什么。先天宰相陆象先曾说过‘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我终究是凡人,即便是自找麻烦,也心甘情愿!”

    王忠嗣默默的说道,他面色无波澜。

    “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赴君之难,是忠诚的表现。圣上以德行教化天下,是以盛世空前!然黑云遮住了京城,牝鸡司晨的时代已去数十年,似乎又回来了。我知晓王帅也想早日步入朝堂,如张说、萧嵩一样,荣登宰相!历史上卫青、周亚夫,他们手上沾满了鲜血,当他们拜相之时,是夸赞多一点呢?还是贬低多一点呢?如果不出意外,大夫击灭吐蕃之日,就是拜相之时,我赵岳是一个书生,并不是别有用心的怂恿大夫,这是天下人希望看到的!”

    赵岳低语,但吐词清晰,目光深意。

    “吾曾说过不贪军功,不会轻易的改变计划。假若我违背了皇帝的命令,也是为了顾全大局。如果我食言了,那和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者有何区别?”

    王忠嗣反问赵岳。

    “李适之罢相,李林甫举荐陈希烈为左相。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陈希烈不具备李适之的品德,是和牛仙客一样的宰相,看李林甫眼色行事。大夫您一人佩戴四将之印,控地万里,天下猛将多出于您的门下,又和皇帝是父子关系。大夫已将天下,在您的治下,又有卓越的政绩,您离开代州的时候,百姓都思念您。只需要一次大战,您必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我清楚这一点,李林甫也一定清楚。只是今您如日中天,威震天下,皇帝对您的信任就像父子关系一样,没有人能中伤大夫,可一旦您落下把柄,以李林甫的阴狠毒辣,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赵岳见王忠嗣没有下狠心去做大事的意图,但是他一点都不着急,依旧不快不慢,低声向王忠嗣诉说。

    李适之罢相之后,陈希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天宝五载之时,杨钊还没有崛起,做什么事都得顺着李林甫。

    李林甫举荐陈希烈,不仅仅是因为陈希烈一直向他靠拢,而且陈希烈性情谦柔,容易控制!

    开元末期之时,牛仙客任宰相的时候,就是一个应声虫,李林甫同意的事情,牛仙客都同意。李林甫反对的事情,牛仙客都反对。事事以李林甫为中心。

    中途出了一个李适之,不知道让李林甫坐了几次“月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