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民以食为天(第1/2页)  大唐辅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爷爷!诸位前辈!我认为帝国之忧虽在边疆,但解决之法还在域内。前辈们看出的问题,我想文武百官不会看不出。攘外必先安内,若内部瑕疵不断,何以镇压番国?”

    夜青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在座微微一礼之后,方才迎着众人的目光,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那股骨子里散出出来的自信,让会厅之内的众人都错愕不已,哪怕是对夜青有所期盼的老爷子都是愣了愣神。

    “攘外必先安内?庭辉少爷,你可否详细说说?内部到底有何问题?”

    乔老适时发问,他曾经便是老爷子手底下一等一的谋士,可文可武,也是老爷子手下不多的智将之一。他一开口,其余人更是眼睛都不眨,紧盯着夜青。

    见乔老都听不明白夜青的话意,拿捏不准夜青的意图,他们也很想知道,夜青是故意哗众取宠,还是确有其事,可堪大任!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前辈们自然是担忧大唐江山,担忧陛下的安危。但我认为,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我们大唐千千万万的贫苦百姓!”

    “前辈们都认为朝廷不敢用兵,不喜用兵。可是前辈们可曾想过,为何朝廷不愿用兵?陛下圣明裁决,怎么可能不想扩展领土?据我所知,陛下下令招兵之事并非一次两次,可最终的结果,想必前辈们比我要清楚!”

    夜青直言不讳的说道。

    “庭辉!慎言!”

    九公眉头一皱,低声呵斥道。夜青几语,诸多矛头可是指向了刚刚发言的几位尊老,虽无不敬,却有所不妥。

    “无妨,公子之言实属明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公子此言,实乃良语,我等必思虑之啊!”

    乔老冲着九公摆了摆手,示意九公不必在意,将目光再次投放在夜青身上,“公子请继续说,为何我大唐几次扩展兵马,却以失败告终?”

    “呵呵!这个问题刚刚白老其实已经解释了。民以食为天,军中也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食不足,何乃兵耶?家中若是不富足,谁家愿意将男丁送上战场,留下家中孤儿寡母受冻挨饿?”

    “所以,一切问题的来源,最终还是归结在粮食之上。”

    夜青说道。

    “可即使我们并无扩展,如今粮草供应依旧是不足啊!江南这种富庶之地都无法供应赋税,其余地方又从何谈起?”

    此语可是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哪怕陛下几次招兵失败,可是依旧没能让地方充裕起来啊!反而连连税收递减,哪怕朝廷几次派人督察税收情况,依旧没能改变这种局面。

    “诸位前辈半身皆在沙场之上,自是不知这粮政的苦楚。相比于战场的刀光剑影,这粮政之事,更是让百姓叫苦连天啊!我曾去京师四周农庄游历,分析其原因有三!”

    “其一,我们实行的赋税层收制服。郡县区乡逐一递减,粮食在各级官员之上,逐一向上呈交,看似只有几个环节,实则一个阶层就辗转来回!朝廷规定三层c郡县四层c区级五层,按理说,农民最多交收六层。可是事实上,农民交上的通常在八层,甚至是九层!百姓生活疾苦,又怎么可能愿意支撑耗费巨大的战争?”

    “其二,由于阶层界限模糊不清,导致贪官污吏肆无忌惮,克税漏税严重!朝廷能够收上来的赋税严重收水,可是一旦提升赋税,就是恶性循环!”

    “其三,我们大唐百姓手中唯有农具而已,土地皆是由当地地主把控。百姓为地主工作,按照每日计算时长,百姓生活疾苦,也是混着日子,只要账目有数,出工不出几,一个人的活硬是四五个人才能完成!您们说如何能够完成赋税?”

    夜青叹心疾首,陈述的原因条条有序,让在座的诸位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