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夺嫡失败,很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即使三皇子能得以善终,可之前辅佐他的一干人马,估计只能被边缘化,很难在皇长子的班子里找到合适位置。
想清楚了其中的厉害关系,钟南便不会上当,“多谢贵妃娘娘抬爱,只是一来刚才下官也说了,我的骑术和射术还算不得特别好;二来嘛,自从进了京之后,下官也就没有机会骑马射箭了,这一身技艺早就荒废了,哪里还敢出去献丑。”
“何况,无论是三皇子还是其他皇子,其府上能人众多,下官还是莫要去班门弄斧的好,呵呵……”
虽然钟南委婉拒绝了郑贵妃的要求,可是同时也说明了自己不会站队皇长子的立场,在他看来,郑贵妃应当不会太过刁难于他。
果不其然,郑贵妃原本不太高兴的脸色,在听到最后之时,又重新恢复了波澜不惊,她语气平静地说道:“还是侍郎大人想得周全。”
“下官不能辜负皇上的一片厚爱,自然一切只能唯皇上马首是瞻!”钟南搬出了朱翊钧来,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你能让万历皇帝开口,立朱常洵为太子,我自当尽力辅佐他。
郑贵妃哪能听不出来其中的弦外之音,她没有接话,只是招手让远处的宫女过来续茶。钟南也明白对方的送客之意,喝了两口茶过后,便借着兵部还有事务需处理的由头,离开了永和宫。
出得紫禁城,钟南才长松了一口气。这郑贵妃果真是个人物,不声不响之间给人下了套;在他识破诡计,婉转拒绝后,对方仍能做到不露声色,确实有些心机和城府。之后和她打交道之时,自己一定要多加注意,钟南如是想到。
回去的路上,钟南一直在回想郑贵妃的一应表现。对方不仅仅是脸蛋儿生得不错,脑瓜子也比普通人灵光得多,而且在钟南看来,情商确实不低,难怪能得到朱翊钧一如既往的宠爱。
回到钟府,钟南又召来孙承宗,让他简单介绍了一下郑贵妃入宫前后的事迹,听得孙承宗的讲述后,他对郑氏的了解又多了一分。
朱翊钧在即位后,娶了三个老婆,王皇后、刘昭妃和杨宜妃。三人的相貌应当不差,只是由于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自然也就谈不上有多喜欢。之后,杨宜妃因病去世,朱翊钧的后宫里就只有两个老婆了。
于是李太后便琢磨着,给儿子选些妃嫔吧,让后宫充实起来,不然想抱孙子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朱翊钧也认为王、刘两人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虽然王皇后“性端谨”,刘昭妃“性谨厚”,但是对他而言,却没有什么吸引力。
之后,全国上下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选美活动。郑氏就是在这次选美活动当中,脱颖而出的。其实真要说起来,郑氏的被选入宫,算得上是十分偶然。
郑氏出生于京师郊外大兴县的一个贫寒之家。她十三岁时,皇上要选妃的公告传到了大兴县,全县上下一片哗然——那时候的好人家,没谁愿意把自家女儿送入皇宫,从此骨肉分离不说,若是得不到皇帝的赏识而被宠幸,就得守一辈子活寡。于是,听得选妃消息的大兴县人民,不是欢呼雀跃,相反的,县城里众多适龄女子为了逃避册选,竟连夜出嫁。
郑氏也不例外,她初时并不想嫁入皇家。其父郑承宪为了女儿的幸福着想,也升起了同别人一样的念头。他匆匆忙地寻找了一位“孝廉”,打算让女儿嫁给对方为妾,并和男方父母商量好要火速成婚。“孝廉”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就是那时举人的俗称。
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到了日子,男方上门接人。哪知就在即将迎娶之时,郑氏想到为了躲避册选,自己一个黄花大闺女,竟然不惜给人做妾。郑承宪也觉得委屈了女儿,两人悲恸不已,抱头大哭。
巧的是,他们的哭声,被屋外路过的选妃太监听到了。太监们闯进门一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