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梅毒,一针包好!(第1/2页)  带着仓库当神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一大清早,林睿还在补觉呢,已经有生意上门了。

    这是一个萎缩的中年男人,佝偻腰,黑眼圈,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看着就是一副纵欲过度的样子。

    看到生意终于开张了,林睿不禁精神一振,赶紧迎了上去:“先生别来无恙?”

    中年男人:“”

    林睿连忙改口道:“先生哪里不好?”

    中年男人躬身道:“小人身患隐疾,求先生救治。”

    “不知先生的隐疾在何处?”

    “在在下体。”

    “可否一观?”

    “这这未免不雅。”

    林睿坚持道:“在下的医术来自西洋,并不讲究望闻问切,但是讲究眼见为实。所以,在下一定要看一下的,否则难以对症下药啊。”

    为了以防万一,林睿回到了仓库,带来一副最厚实的一次性乳胶手套回来。

    林睿回来的时候,中年男人已经褪下了底衣,只见鬼头上面一个直径1一2厘米左右的椭圆形的溃疡,边界清晰,周围水肿并隆起,基底呈肉红色。

    硬下疳!

    这是梅毒的典型表现!

    明朝社会经济发达,所谓饱暖思,催生了淫狎的风气,并且公开直接,毫无顾忌。

    明代散文大家张岱写有一篇《自作墓志铭》,公然宣称自己“好美婢,好”,男女通吃,居然是现代社会最fashi一n的双性恋。

    张岱还在名篇《西湖七月半》中,这样描述西湖的夏天:“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不仅仅是士大夫阶层,市民阶层,甚至屌丝阶层也是如此。《金梅》c《牡丹亭》就是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生动反映。

    但是,快乐总会有些副产品,这一次,“不看月”的明朝人撞上了一头恶魔,它叫“梅毒”。

    梅毒是外来传染病,是15世纪末,哥伦布从美洲土著那里带回来的,随后,它横扫欧洲,致死千万,被称为“美洲大陆的复仇”。

    弘治年间,梅毒从南亚传入中国,被称为“杨梅疮”c“霉疮”。后来又从中国传入rb,被rb人称为“中国疮”。

    中国招谁惹谁了?这明明是哥伦布干的好事!

    林睿迅速的摘下一次性乳胶手套,又把手洗了一遍又一遍,差点洗秃噜皮了才慢慢的走了回来。

    林睿慢慢的说道:“先生患的是梅毒。”

    中年男人:“梅毒是啥?”

    林睿:“先生患的是杨梅疮。”

    中年男人的目光黯淡了下来,面如死灰,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他慢慢的说道:“不错,小人患的正是杨梅疮。小人得病后,也曾遍访名医,但是有的说这是湿热,宜先导湿,有的说这是表实,宜行解表,莫衷一是,而小人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了,近来骨痛髓裂,手不能起,足不能步,眼移如胶重。”

    在青霉素发明之前,梅毒患者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痛苦耻辱地等死。

    明朝死于梅毒的名人就有汤显祖c屠隆c王穉登c邢侗等。

    现代医学把梅毒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下疳;不久进入第二期,全身都有可能出现症状,如皮肤和黏膜疹疡c伴随疼痛的骨损伤c虹膜炎c视网膜炎等。

    如果抵抗力强,可能不发病,如果体抗力下降,症状就会反复发作,二期梅毒的持续时间会很长,有二三十年甚至更久的。

    一旦进入第三期,病情迅速恶化,病毒在全身爆发,症状更加复杂,能引起梅毒性心脏病c麻痹性痴呆c脊髓痨等致死病症。这时,即便在现代医疗条件下,也没好办法。

    根据这个中年男人的临床表现,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