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2)(第2/2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禄大夫刘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应该自最近之人而始,于是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及孽嬖乱亡者,按序次作烈女传。凡八篇。又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上奏给皇上。并多次上疏言得失,陈法戒。又数十次上奏,以帮助观览,补正遗缺。皇上虽不能尽用,然而心里却是十分赞赏他的才能。经常为之磋叹。

    昌陵制度奢泰,久而不成。刘向上书说:臣听说王者一定要懂得天地人三统合和的道理,知道天命所归,非独一姓而已。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孝文皇帝曾经赞美石槨坚固,张释之说:假使其中有可以挑起人的欲望的东西,虽禁锢于南山犹有被人打开的空隙。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所以释之之言才是无穷之计啊。孝文帝听了张释之的话有所觉悟,遂实行薄葬。做棺椁入葬,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的墓室,丘陇都很小,葬具也都微不足道。他们的贤臣孝子,也都承顺他们的心意薄葬他们。这诚然是他们奉安君父力行忠孝的至行。孔子葬母于防,坟仅四尺,延陵季子葬其子,封坟掩坎,只可以隐约而见。仲尼是孝子,延陵季子是慈父,他们葬君亲骨肉,都很微薄。并不仅仅是为了节俭,实在是为了安全才这么办的。秦始皇葬在骊山阿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飞鹰。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数。天下人苦于他的劳役而反,骊山的工做未完,而周章的百万之师已至其下,项藉焚其宫室营宇,牧羊儿持火照求亡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及今,殡葬没有超过始皇的,但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有牧竖之祸,岂不令人悲哀。因此说德行愈深的人其葬愈薄,懂得知识越多的人,他的殡葬就越加微不足道。而无德寡知之人,其葬则愈厚。丘陇愈高。宫阙更为华丽,但被人发掘也是最快的。由此看来,明暗之效,葬之吉凶,也就昭然自明了。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开始营造初陵的时候,其制度甚小,天下人莫不称英明。及徙昌陵,增卑为高,积土为山,发掘百姓坟墓万余,营起邑居,工费百亿,使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臣很是感伤。假如死者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处就多了,若其无知,又何必还用如此之大?愿陛下上览明圣之制以为准则,下观亡秦之祸以为戒,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之惑。皇上为他的言词所感动。

    起初,解万年自称昌陵三年可成,但实际却不能成,群臣多有议论说不便的,事下有司计议。都以为昌陵地貌难成,作治数年,卒难成功,不如还复故陵。秋七月,下诏说: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匠作大匠万年之言,说是昌陵三年可成。今作治五年,天下虚耗,百姓疲劳,而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因为如此难成,怛然伤心。过而不改是为过。今罢昌陵及故陵之工。不再迁徙吏民使天下不再有动摇之心。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