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二十八 汉纪二十(2)(第1/2页)  白话第一编年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子闻萧望之自杀,大惊说:我就怀疑他不肯前去牢狱,如今果然杀我贤傅。当时太官刚刚献上昼食,皇上于是推开饭食,为之涕泣。哀动左右。于是召石显等,责问他们议不详审的过失。显等都免冠谢罪。过了良久,然后也就放过了他们。皇上追念望之不忘,岁时遣使者祀祭望之的坟冢。终元帝之世。

    司马光评论说:孝元皇帝作为君主,实在也是过分了。怎么会如此易欺而难悟呢?石显弘恭谮诉望之,诚然是有所不能分辨的地方,但当开始怀疑望之不肯就狱时,而恭显以为必无忧,最后望之果然自杀。到这里恭显之欺已经很明显了,若在中智之君,谁会不感动奋发,以致邪臣之罚?而孝元则不然。虽然涕泣不食,以感伤望之,但终不能诛显恭,仅得其免冠谢罪而已。如此则奸臣如何可以得到惩戒?只是助长奸臣的邪心气焰。以后再无所忌惮了。

    是岁,弘恭病死。石显为中书令。

    当初,武帝灭南越,开置珠崖,儋耳郡。在海中的岛上。吏卒都是中国人,多侵凌当地原住民。当地原住民亦暴恶。自以与陆地隔绝,数犯吏禁,大抵每隔数年就会有一次小小的暴动。杀死守吏,这时汉室就得发兵击定之。二十余年间,大小反了六次。至宣帝时又再反。皇上即位第二年,珠崖山南县反。发兵平叛。这时诸县更叛。连年不定。皇上博谋于群臣。准备征发大军,待诏贾捐之说:臣闻尧舜禹有圣德,地方不过数千里,西被流沙,东渐于海。四方同事接受他的教化。假如想要接受中国的教化,则接受他,治理他。若不肯接受中国的教化,也不强求,由他自由生息。因此君臣歌颂功德,天下生灵,各得其所。武丁,成王,殷周大仁之君,然其地东不过江黄,西不过氐羌。南不过荆蛮,北不过朔方,但却颂声并作,万物生灵都其乐融融。越裳氏经过重重翻译,也要前来进贡。这并不是兵革所能做到的。后来到了秦朝,兴兵远攻,贪外虚内,而天下因之溃叛。孝文皇帝偃武兴文,当此之时,断狱数百,赋役轻简,孝武皇帝历兵马以攘四夷,天下断狱数万,赋烦役重,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障望夫之归,孤儿失父母号哭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这都是因为扩地太大,征伐不休的原因啊。如今关东民众困苦已久,以至于流离道路。人情莫亲于父母,莫乐于夫妇。如今竟至于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这可是社稷之忧啊。如今陛下不忍悁悁之愤,将要驱赶士众,使他们堕入茫茫大海之中。为了在幽冥之地一快私心,不是救助饥馑,保全元元万民的良策。诗经说,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说他们当有圣人起于中国时,就会归顺。中国一旦衰弱,就会背叛。从古到今都是如此,何况是远在万里之外的蛮夷呢。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流传下来的习俗是以鼻饮水,与禽兽无异。本不足以设置郡县。而且独居一海之中,雾露气湿,多毒草虫蛇水土之害,人还未见到敌人,战士就先自死,又不是只有珠崖有珠樨玳瑁,弃之不足惜,不击不损军威。其民譬如龟鳖,何足贪得呢?臣借以往平定羌反的事说一下,暴师未曾一年,兵出不踰千里,已耗费四十余万万,大司农钱尽,只好用少府禁钱来续。一个小小的角落出现叛乱,就会花费如此巨大。何况劳师远攻,只会搭上士兵的性命而无所收获。臣愚以为,既非冠带之国,禹贡所及,春秋所治,皆可以无所为,愿因此放弃珠崖,专以体恤关东为忧。

    皇上问丞相御史如何,御史大夫陈万年以为当击珠崖。丞相于定国以为前日兴兵击之连年,护军都尉校尉及丞,凡十一人,还者二人,卒士及转输死者万余人,费用三万万余,尚未能尽降。今关东困乏,民众之心难以撼动,贾捐之的提议很对。皇上从之,息兵。贾捐之,是贾谊的曾孙。

    三年春,下诏说:珠崖掳杀吏民,背叛为逆,如今廷议,有人以为可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