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十二章 清河崔季珪 北海郑康成(第1/3页)  邪染三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如果说豫州是第一大州,那么冀州便紧随其后。

    就各方面来说,冀州和豫州都是稍有差距的。但并不大,相较而言,豫州假如是文化的殿堂,那么冀州就是东汉最大的财源。其世家对于参政的欲望是与豫州不相上下的,但相较于对文化的执着和掌控,冀州世族更喜欢的是真金白银。

    所以,冀州的本土望族都会经商,而且几乎都是以垄断经济的方式。这样,只要打压其经营的生意,便可抓住其命门。世家大族之间都知道,公孙先从不杀人,但你只要不听话,他有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方法,让你的生意做不下去。

    为了加快控制冀州的步伐,郭嘉亲自赶到清河,如期见到了崔氏族长,崔琰。而崔琰也知道如今袁绍大势已去,冀州的天变了。眼前的郭嘉正是致使此次变天的主要角色之一,只在公孙先一人之下,更何况坐领幽州,乃公孙先麾下头一号实权人物。

    崔氏乃冀州第一大士族,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可谓世代为官,直到东汉也是如此。这一代佼佼者,正是崔琰,现年三十二岁,别看年纪不大,但也继任了族长之位。

    他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族中长老皆不看好他。可没过几年,便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

    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

    可好景不长,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学生。

    崔琰既被遣散,又到处都是盗寇,西去的道路不通,于是周旋游历,开阔眼界。游遍青、徐、兖、豫四州,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

    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归,从气质到才华有了质的飞跃,这才被袁绍看重,征辟为官。崔琰的身份也在族中变得举足轻重,而在家族的声讨声中,崔琰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袁绍,赋闲在家,读书抚琴。

    袁绍大败亡故,前任族长崔世崔巨业也困于信都,崔氏经营的产业在冀州几乎全部面临关张歇业,若不讨好公孙先,那崔氏势必走向衰败。因此族人们惶恐至极,几名长老这才想起了崔琰之言:“袁本初庸碌,必败无疑。”可再想归附公孙先恐怕不可能了,只因整个崔家都曾经大力支持过袁绍。

    但又看到了公孙先对各郡豪族的态度,让崔家的长老们再次看到了希望,遂当机立断废了上一任族长崔世,把崔琰扶上了位,成功的与袁氏断绝了一切关系。崔琰也明白大势所趋,正要派弟弟崔林前去面见公孙先,不想郭嘉竟然亲至。

    郭嘉此行只带了夏侯兰与五百白马义从相随,可这足以让崔氏一族正视了。整个清河国文武官员都知道这两人在公孙先帐下的意义,郭嘉为幽州牧自不必言,而夏侯兰乃白马义从的统领,力战乌桓,驱逐高丽,名声在外。又在冀州打的这几仗也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郭嘉对崔琰说的话:“君侯有言在先,冀州上至州牧,下至县令,一众文武官员都会从冀州本土选取。当然,其一自然是影响力,其二是真才实学。”

    这很明显,影响力是什么?

    那便是冀州本土望族的影响力,所以言外之意就是说,诸如清河崔氏这样的大族都是有机会任职冀州高官的。至少在崔琰看来,目前郭嘉来此,话里话外表达的意思,这清河太守之位是稳稳握在手中了。当然,前提是整个崔氏都要跟公孙先低头。

    据崔琰所知,邺城韩氏,也就是韩馥的家族。那也是冀州本土比较大的家族,现如今已经归附了公孙先,并且族中之人皆被征辟。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