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零七章 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第1/3页)  重返天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重返天庭最新章节!

    霍建华闻听果然神情大振,有这么一处地方,无疑是养生怡情的绝佳之地。

    案牍之劳最容易导致心身交瘁,有一个这样可盘坐于案前,安静地品香、品茗,那该是何等心灵放松清净、开启智慧的天人合一啊!

    “不对外营业,只会使这里入不敷出,合理的收费维系还是不能舍弃的!”霍建华特意的提醒道。

    “我暂时没有利用那里获利的打算,原因是因为无法定价。一支极品奇楠沉香就要十万,霉绿斑斓的铜香炉都是几千年的古董,一套茶具怎么也有个几百万,再加上天底下只我一人独有的顶级茶叶,您说我在这偏僻的居民区内,能开出个什么样的价格合适?当做自家人居息相友的地方就得了。”

    太平王很赞同叶好的想法:“如今想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也是不易,何况又是充斥着种种神奇之物。但师弟你要知道,华夏到唐代就已经讲究专香专用,客厅摆厅堂炉,卧室放熏衣炉,书案设文炉,琴案置琴炉,茶桌有茶炉。而敬神祭祖的供炉又分红色和蓝色的炉,红色炉供奉仙家、佛祖,蓝色炉祭亡者。案台上摆放香炉本意追求雅致,错了就会弄巧成拙。华夏自古以物传教,以香传礼,这种张冠李戴就违背了礼仪。”

    叶好点点头:“近几年,闻香之风日益兴盛,似有香文化复兴之势。然而谈及闻香,基本上只知沉香、檀香,只谈价格、产地、香味,还有人借燃香装点门面,却将香具张冠李戴,闹了笑话。当下很多所谓的香席,也仅仅是把琉球岛国流行的一些仪式感的品香活动进行肤浅的表演。其实,华夏古人从来没有将燃香当成一件需要正襟危坐的事儿,且看陆游的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再看苏轼焚香引幽步,酌茗开净筵,他们都没有将袅袅香烟抽离于现实生活,架空成一套修行仪式。古代推崇的是有烟有味、开放式、常态化的香文化,文人雅士在焚香中凝神静气,关照内心,以此寻求内心的平和与精神的富足。”

    霍建华赞道:“听你侃侃而谈,便知你乐于如此劳师动众的用心良苦,是真心了解茶、香之道,也是蓄意打造一处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要我花费金钱来这里也消费不起,不过作为家人、朋友偶尔来小叙一下,你总不能问我要钱吧!”

    叶好哈哈大笑:“本就不为着沾染金钱俗气,霍叔叔这是开玩笑了,就当做亲朋至交正常走动而已。而且您说的世外桃源还真是半点不差,所谓的世外桃源,无非是种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一处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隐秘地方,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中,也需要灵性物质的存在,可不仅仅只是落英缤纷,蜜蜂飞舞,灵气的存在才是关键。”

    “灵气,就像是古老传说中的仙家需要吸纳的那种鲜活灵气?”

    “对,这只是种空泛的解读。我的私人茶艺会馆就有灵气,是因为那几株树龄在千年以上的沉香树,此树独活在特殊的红褐色土壤里,树木的朽木深埋地下,经历了漫长的醇化过程后,熟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的沉香,再经由这种灵气树吸收、散发出来,就是比较精纯的灵气了。但这种灵气,和地球上消失了2000年的天地自然直接衍生的灵气根本没有可比性。换句话说,这一品质的灵气对于修炼者来说,也就是仅能起到个清心明目的舒爽作用,远远达不到可汲取转化为体内能量的那种精纯和充溢程度。但对普通人来讲,所带来的心神静谧,足以洒脱着笑看沧桑,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了。”

    “哈哈,这几句词儿拽的好啊!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以此意境来描绘现代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最是合适不过!不过,那种灵气这么稀薄,几乎要低到微不可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