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 章(第1/4页)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告诉我:“我们家不是这样,我妈妈从来不吃零食,爸爸每天晚上看电视时都要吃。”呜呼!这位为了管教孩子曾把孩子头打破的父亲,您有什么理由去纠正孩子的错呢?从根本上来说是您先错了,不能以身作则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能服人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个孩子在我的帮助下不但借钱、骗钱买零食的坏毛病彻底改正了,而且学习成绩从年级的100名以后提高到了64名,作为教育个案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再详细阐述。)

    今天的父母,不乏成功人士,但是在您得意于事业上的成就,得意于商场上的战绩,尤其得意于您的家庭财源滚滚,物质上能百分之二百地满足孩子的yù望时,您想到给孩子带来了多少负面影响吗?

    我做过小范围的调查:90%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家长在酒桌上的应酬;50%以上的学生知道爸爸妈妈曾给上司、关系户甚至孩子的老师送过礼;有许多同学在家里目睹了爸爸妈妈的下属、关系户、委托办事的人送来的礼品。这些在今天的社会里看起来不足为怪,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其实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孩子。

    我的一个学生,爸爸是某国有银行负责贷款的,她曾经在一篇作文中写道:“到我们家来求我爸爸的人络绎不绝,有时我都烦了。”虽然有时“烦”,但个中的好处、甜头,我想我的这位学生已经尝到了。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个xìng品质,总能从家长身上找到根源,无论是勤奋、宽容、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还是懒散、自私、不负责任的不良品格,都不是孩子本身所固有的。一个初三男生,学习不努力,经常违反纪律,但最让老师挠头的不是他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而是做了错事后不肯承认错误,千方百计找借口推卸责任,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矫情”。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老师们着实领教了这个学生父亲的“矫情”比他儿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违反学校纪律在不该踢球的地方踢球打碎了办公室玻璃,经多方调查证实的确是该生所为,按规定应该赔偿。为慎重起见,老师首先征求其意见,是家长自己买好玻璃亲自安装,还是学校装好后拿来发票再向家长要钱,学生当即表示目前父亲不在北京,请学校负责安装。学校按照他的意愿装好玻璃后把发票jiāo给他,这时候他的父亲出现了,并随即做了几件事:第一步,嫌玻璃价钱高了,让孩子把发票带回jiāo给老师(我们不难想象这位父亲在把发票jiāo给孩子时说了些什么)。第二步,要求见负责安装的厂家,围绕价格问题进行一番理论。第三步,要求重新开发票(据说能报销)。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计较,最后极不情愿地把这件事了结了。通过这个过程我们不仅找到了该同学强词夺理的病根儿,而且孩子在全程经历甚至参与了这个过程后,“病情”只会进一步加重——这位父亲就是这样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多么可悲呀!

    父母的榜样作用往往就体现在不经意间。

    育英中学陈艳老师有一个6岁的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一天晚上我打电话找陈艳,她的小女儿接的,告诉我她妈妈不在,我说:“请转告你妈妈,关老师找她,让她回电话。”当陈艳10点多钟来电话时告诉我,女儿已经睡了,睡前用汉语拼音加汉字给她留了个条,guan老师写成guang老师了,她猜可能是我。我听后非常感动,一来感动小小的孩子所具有的责任感,自己临睡觉前还不忘她人之托;二来惊讶她能够想到采用留言这种方式。陈艳告诉我,这不是她刻意去教的,而是她们夫妻二人经常用这种方式提醒、告知对方一些事情,女儿无形之中受到了影响——这是一种有益的影响。

    还有一种不经意的影响却是在不知不觉中引诱孩子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