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雪月风花 覆雨翻云(七)(第2/3页)  纵横初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为宽松的玄裳,但不同于时下流行的女装,而是类似于练功服的衣裳,而她的满头秀发则是简简单单的束于脑后,脸上的妆容尽数洗净。她的这身装扮,英姿飒爽,不让须眉。

    这便是名震天下的剑器舞了。昔日在洛阳,公孙大娘以一曲剑器舞技惊四座,令观者叹为观止。奈何伊人却如惊鸿一瞥,昙花一现,杳无芳踪,令无数倾慕之人失望伤悲。本次定州“品花大会”原本名气不大,但自传出公孙大娘会现身其间,剑器舞即将重出江湖,一时群情激昂,自长安c洛阳等地远道而来的大有人在,只为一睹芳容。

    “明月楼”作为本次赛事主会场,将公孙大娘排在最末压轴登场,也算是煞费苦心了。千呼万唤始出来,却是弹了一曲箜篌,虽然算得上是技艺高超,但终究不如剑器舞令人憧憬。

    但还是来了,昔日名噪天下的公孙大娘剑器舞姗姗来迟,终究不枉此番等候。

    舞步轻盈飘逸,剑光粼粼闪闪,筝声渐起,一浑厚的男声穿过筝声传来:“今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佳人公孙氏,她表演剑器舞时,四面八的人都来围观。她身形矫健,动时如天神驾着游龙在天上翱翔,静时就像平静的江海凝住了波影。耀眼的剑光好像是后羿把天上九个太阳射落下来,不仅看得人个个神色惶惶,天地也为之跟着变色

    剑在中国古代历来是一种具有高贵气息和文化品位的兵器,剑的历史源远流长,剑舞更是一种文武双修的表现形式。

    佩剑的重量和长短,标志着佩剑人的身份。佩剑成了游侠之士的象征,当年韩信穷困时,可以忍受“胯下之辱”,但至死不会丟弃身上的宝剑。剑舞在我国也有着悠久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路,戎装见孔子,曾拔剑起舞向老师致敬。楚汉相爭时,项羽设宴于鸿门款待刘邦。项庄说: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表示同意。于是项庄拔剑起舞,逐渐靠近刘邦企图借机杀死他。在埸的项伯见刘邦危急,也以剑伴舞,左遮右挡保护刘邦。此事成为一个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盛唐时期是中国舞蹈发展的黄金时代,当时的舞蹈有健舞c软舞之分,两大类舞蹈均各有十余种节目。健舞矫健刚劲,如《剑器》《胡旋》《胡腾》《柘枝》等,软舞柔婉有致,如《绿腰》《春莺啭》《涼州》《回波乐》等。健舞中的剑器舞,是由民间武术逐步发展而成的。

    公孙大娘的这套剑器舞大部分是独创,异于时下固定套路,手眼身法无迹可寻,看似杂乱无章,却分明如行云流水,异常的赏心悦目。

    事后,有幸目睹此番盛况的人在与人言及公孙大娘剑器舞时,仍激动难耐,评赞曰“淋漓顿挫,独出冠时”和“公孙剑器初第一”等语,而伊之《剑器浑脱舞》冠绝天下。

    何为剑器浑脱。剑器,当时武舞曲,亦即健舞曲(与健舞相对的还有“软舞”)。舞者执剑而舞(一说舞双剑),表现雄武c战斗的势态,似为独舞。其衣服c音乐也有记载:“舞衣五色,曲中吕宫”,“女伎作雄装”,用西凉乐伴奏。浑脱,亦属武舞,舞态跟剑器舞一样壮观。剑器与浑脱合起来的舞蹈就叫“剑器浑脱舞”。

    而据悉乃出于崔三郎之手的那首《观公孙大娘剑器舞》则很完美的再现当时情景:

    你看,台上剑光闪闪,如日落大地;舞姿矫健轻捷,如同群仙驾龙飞翔一般;舞蹈开始时,前奏的鼓声顿然休止,好象雷公停止了震怒;舞蹈结束时,手中的剑影却如江海面上平静下来的波光。哪粗犷雄壮,惊魂动魄,竭力抒发战斗豪情的舞蹈,使台下的观众看着如山失色,神怡目眩,觉得连天地都旋转起来了。读着这些诗句,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