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入学(第1/5页)  王大春求学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广东的九月,闷得像抽了真空。空气中弥漫着汽车尾气和灰尘的混合物,看得见摸得着,呼吸起来,仿佛在喝中药汤的最后一口;路边的树叶蒙上了一层又一层沾了灰的雨渍;小卖部橱窗里的褪色烟盒;知了没有规律的叫声参杂了货运车呼啸而过的噪音,这一切都令人五官极其难受。

    公路旁边一座破旧不堪的大学,一个穿得乡不乡城不城的青年顶着满头大汗正在问保安新生报到处怎么走。

    王大春出生在广东粤东地区一个城乡结合部,该小镇自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发达,以包装印刷业和膨化食品为主。包装的哗众取宠和膨化的不堪一击,算得上当时的民风。当地为了热烈响应邓爷爷的政策,走私成风。整个小镇歌舞升平,朝气蓬勃。日本的摩托,美国的香烟,香港的唱片,处处可见。

    大春的爸爸原来是个生意人,开过食品厂,干过胡椒批发,倒卖过走私香烟,听说广东第一瓶南国椰子汁就是大春的爸爸从海南引进来的,当时大家纷纷劝说大春的爸爸去贷款把广东代理权拿下,可惜他胆识不够没敢迈出那一步,不然现在也是个大财主。但这都是大春小时候的事,当大春拿了第四个小学三好学生奖的时候,他爸爸的生意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并且一蹶不振,大春从小学四年级的春节开始就没有再穿过新衣服。总的来说,大春是靠他妈妈干手工活养活大的。

    大春有两个叔叔,除了长相和身高差别很大,性格上基本是一样的,懦弱,爱占便宜,自尊心强,擅长装穷。

    大春还有一个姑姑,性情中人,遗传了大春的爷爷邪恶的眼神,常记恨人于言表。

    乡下人固有的愚昧无知,长舌,爱面子是大春这一大家子血缘关系的羁绊。

    大春的妈妈是个善良的女人。纯粹纯粹的善良,毫无心计,勤劳刻苦,美丽大方,在老王家常常受欺负。王大春他爸爸认为嫁鸡随鸡,作为他的女人应该毫无理由地支持他,尽管这个家其他人常干些低于普通道德标准的勾当。这种封建社会残存下来的古怪的大男子主义折磨着大春的妈妈,也折磨着大春。

    大春刚记事的时候,他妈妈穿高跟鞋和长裙,美丽动人的轮廓他一直记得很清楚。他妈妈受妯娌的委屈时都会拿大春出气,显然大春的爸爸是站在他弟弟们一方的,大春记得很清楚。大春成熟得很早,他一点也不记恨他妈妈,反而从小就希望快点长大赚钱能让他妈妈过上好日子。

    因此大春从小就特别勤奋,在一个基因品质颇低的家庭,愣是考上了大学,成了家里第一个上大学的人,成了他妈妈的骄傲。

    大春从小心里就有一团火,没有形状,但能量巨大,常常使大春燃烧,使大春莫名地亢奋。

    大春一个人坐夜间长途大巴来到省城。七个小时的车程,吐了十三次,大春从来没出过远门。在客运站门口吃了人生最糟心的一顿,一碗用盐水泡的米粉和三颗面粉做的鱼丸,又干呕了两次,吃完看到不远处有一家麦当劳,心里恨自己刚刚没有多观望几眼。

    大春的大学是一座专科院校,高考录取分数却比不少本科大学还高,该校的金融系全省有名,广东省三分之二的银行行长都是这所学校毕业的。这件事本来跟大春并没有关系,因为大春填的并不是金融系的专业。但是提到大春填的专业,金融系全省有名这回事就跟大春拉扯上些许关系。由于这所学校的门生在广东省各个机构遍地开花,并且学校口碑甚好,前途无量,所以很多学习不好的高官子弟就被自己的父母亲通过某种渠道安排进了这所学校,不知是学校为了方便统一管理还是统一供养,亦或者是为了保证金融系和会计系长久以来的名声,把这些人几乎全安排进了经贸系,大春班里50多个人只有7个人是正经考上的,其他人全走了后门。王大春完全不晓得他正要身处一个怎样的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