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丑陋的钱主政(第1/2页)  金瓶梅里的经济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门庆在官场上交际了很多朋友,钱公就是其中的一位。钱大人主管税务,对西门庆很有帮助,所以西门庆常常送礼,两人关系非常密切。

    西门庆所经营的绸缎绢丝等商品,都是产于江南,购进必经临清钞关,纳税就不可避免。但怎么纳,缴纳多少很有学问。

    西门庆纳了多少次税,《金瓶梅》并没有详细记述,只有两次比较详细的描述。一次是从湖州购进绸缎,共10车,是按照茶叶课税,10000两银的货物,只缴纳了30.5两银子,纳税率是0.305%,如果按照大明的税率三十税一,应该纳300两银。一次是从南京购进货物,共20车,推算价值当20000两银,只缴纳了100两银税,应该纳600两银。这两次西门庆偷漏税银769.5两银子。

    正因为钱大人掌握纳税大权,又是一个贪官,作者给他的称呼也很特别,他本名钱龙野,又称钱公、钱大人,更为称绝的是称钱主政,起这样的名字,讽刺也算到家了。

    兰陵笑笑生给税官起这样的名字,不仅是税官的讽刺,更是对当时征税的种种做法的讽刺,也是对官府衙门高税赋的不满。我们不得不佩服兰陵笑笑生给小说人物起名字的高超艺术性。

    明朝的税赋在初期还算可以,朱元璋是贫困农民出身,深知农民的疾苦。17岁那年,一个月内他亲眼目睹父亲、哥哥、哥哥的长子、母亲在贫困中饿死。父母死了甚至没有埋葬的地方。

    复仇的火焰在他心底燃烧。他去当了和尚、当了起义的士兵……

    朱元璋知道元朝是怎么灭亡的。

    应该说,明朝的初期税赋不是太重的。朱元璋颁布了北方开垦的土地“永不起科”政策。可是到了明中期以后,税赋越来越重,并且很不公平,劳动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开始出现农民起义。

    即使在税赋很重的情况下,明朝的官员们还想从一头牛身上扒两张皮。贪官们主要用两招。

    折色火耗。也许读者了解这个词,明朝交赋税一般是实物,如谷物、丝织品等,但有时也会改征银两和铜钱,而收纳的银两往往是零星的,大量零星的银两需要铸成大块。熔锻碎银就会有损耗。应该承认官府的聪明才智,趁机利用这个名义来征收额外的银两,将多征的赋税称为火耗。

    其实到底有没有损耗,即使有损耗,应该有多大,只有官府自己知道,只不过是一个多收钱的借口罢了。

    官府想出折色火耗的主意,也有原因的。老板朱元璋太抠了,他给官宦的俸禄很低。

    朱元璋给官员们的工资是多少呢?一品大员一年1044石米,往下递减,正七品知县一年只有90石米。

    一个知县一个月只有7.5石米,要养活老婆孩子,还要一大批人。

    知县与今天的县长不同,那年头知县要兼任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长、税务局长、工商局长等,雇用、打赏小吏是必须的,没有利益,谁为你卖命。

    知县手下还有大爷、二爷。大爷有门政大爷(门卫)、稿签大爷(签押房磨墨的),还有一群二爷,如“发审”“值堂”“用印”等等。

    这帮人全部要知县养活。

    知县还要迎来送往,逢年过节走访,打点上司等等,朱老板给的俸禄远远不够。

    中书省的一位官员曾经向朱元璋建议,宦官的俸禄应该每月三石。朱元璋听了,瞪起了眼睛,这些人在宦中生活,衣食已经有保障,还要那么多钱做什么?我看一石就够了。想向朱元璋要钱,门都没有。

    官员们正道讨不到工资,只好走旁门左道,甚至是歪门邪道了。

    下一招叫淋尖踢斛。

    百姓缴纳粮食的时候,官府是用斛(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明改为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