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6 一览众山嫌志小(第1/2页)  今昔古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偶遇白鹤,诡异红珠的事情暂时被沈昔今抛之脑后。

    浓雾逐渐消散,沈昔今一家继续前行。

    一路所见,尽是道教文化遗址,有天王的庙宇、有大帝的神祇、有玉虚的宫殿、也有真武的传奇……

    而除了这些大的神仙,武当仙山之上自然也有其他的民心所愿:月老的姻缘树矗立径头,万寿的神龟在悬崖壁边,五谷灶神时可见,八方土地也齐全……

    目之所及,古庙带着岁月,神祇栩栩如生,青山峰回路转,小径九曲回环;耳之所闻,道音在被吟唱,蒲团正被参禅,游人熙熙攘攘,鸟鸣不绝于前。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待游人们继续攀爬,快要接近武当仙山最金顶,处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之顶,代表了明代朱棣皇帝时期,道教文化达到鼎盛高峰的标志,是浓缩了武当山精华和象征的地方。

    甚至有人说,去了武当山旅游,若是没有登上金顶,那简直就和没有去过武当山是一样的。

    而这个说法自然是极有道理的,上了金顶,又是一处格外的景色,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这些著名武当山人文景色一一出现在游人眼前。

    到了这里,游人们似乎已经是极尽赏玩之乐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这登山之旅,向来最高潮的时刻,便是在辛劳地登顶之后,站在山之巅,径之头,将所有景色尽收眼底时的那种波澜和壮阔。

    例如此时,沈昔今一家便是直奔着这样一处地方前行——太和宫,金殿前……

    太和宫,金殿前,山势终于达到其巅,极目远望四方,数百里武当山瑰丽风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那时那刻,当真是一种莫大的震撼。

    群山波澜,化静为动,远远眺望着,犹如波涛在大海里奔腾,直直冲撞在每一位游人的心灵,激荡起抹不去,拭不尽的震撼和敬畏。

    鬼斧神工的众峰连绵不绝,高低起伏,竟是以一种八方朝拜的神奇景象而来。

    仿佛无论是谁,此时此刻,只要迎风而立,背手仰额,便可以如同古代那至高无上的帝王一般,接受来自这三山五岳的虔诚朝拜。

    再立于悬崖峭壁边,栏杆扶手前,纵观整个悬空在一步之前的神妙天地,顿时生出一种天地何其之广阔,生灵何其渺小脆弱的感触。

    甚至在这一刻,总会生出几分化作飞鸟,在这群山万壑中展翅高飞的梦幻。

    当然,人心不同,感触自然也是不同。

    当满心还怀揣着高考失利心结的沈昔今踱步到这金殿栏杆之处,处于仙山之巅,眺望群峰的这一刻。

    沈昔今的心中,生出了第一道感触:祖国这大好河山,何其壮丽,可是自己,竟是如此不堪吗?

    继而又有感慨:这天下之于宇宙尚且一粒尘埃,更何况是人类,是他沈昔今呢?恐怕只是尘埃里的尘埃吧!

    只是沈昔今的思维向来跳跃,他继而转念,又猛地想起一位古代的贤者——杜甫,以及他的那首鼎鼎之作《望岳》。

    其中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以杜甫的处境,却还可以发出这样的凌云之志,究其缘由,不正是因为他作此诗之时,不过才二十出头年龄,正值热血,心比海宽,志比天高吗?

    如此,沈昔今不由得扪心自问,他如今尚且不到双十岁月,所遇挫折也仅是高考失利罢了,却就这般颓废放弃吗?

    沈昔今一下子陷入了沉默,目光有些呆滞地望着那云雾缭绕下的群山,一动也不动一下。

    欣赏完美景的于雅第一个发现了沈昔今的呆滞,只是才正要去呼唤,却被一旁的沈云给拦住,“小雅,让你哥哥自己去想吧!想清楚,看开些,也就好了。”

    于雅是个懂事的大姑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