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男儿当自强(第1/2页)  贤者之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一贵见是宋玉发声斥责,也没有怪罪,但也没有站在他这一边,反而用起了和稀泥的手段,不落声色地在火上浇了一把油道:“员外郎之见,不失为一个办法。都是为国分忧,宋主事你就不必意气用事。以我之见员外郎的意见,风险小收益也有保障,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的。如果没有其它更高明主意,这不是为一条上策。不知宋主事你有何高见,不妨也说来听听,若是比员外郎的建议更中肯,我用你的办法也无妨。”

    宋玉拱手对苍天,慷慨激昂道:“明阳圣人年幼之时曾问过他的老师一句话,今天我把这句话拿到这里,也问一问在场所有人:何谓第一等士?”

    朱一贵没想到,这宋玉是个烈脾气兼大喷子,被他这么一激,上来就是一场无差别攻击。

    他的这个问题,一时还真不好回答。何谓第一等士,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答案。求仁当然以仁为重,求利当然以利为重,可不管是着重点在哪一点上,都不足以拿来解释什么是第一等士。

    当然也可以引经据典,把这第一等士描绘成圣人,能够成圣的还不是第一等的士。

    可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若宋玉问什么是圣人,那大家还好回答,虽然答案也会有些出入,可那些都是细节上的,主干大体都是相同的。

    可宋玉问的是士,不像圣人高高在上,可以任意涂抹装饰,把天下所有的美德都装饰到圣人身上。何谓第一等士这个问题是十分的接地气,既然问的是士的标准,那就代表着这个标准是可以践行的。按照华族人对贤人治国,对士大夫文化的推崇,若是谁把第一等士的标准明确划分出来,不管别人会不会按照你提的标准来,提准标准的人自己就得老老实实按照自己提的这个标准行事。

    否则轻则被人视为无信之辈,重则被评为无德小人,名声具丧,前途暗淡,功业尽毁。

    朱一贵环顾了在场众人,想到自己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也不得不斟酌用词,仔细酝酿该如何回答,不由心下自嘲:看来真是人心不古,这么多人还不如人宋玉一人来得干脆。

    宋玉见没人回答,自问自答道:“远大的志向,独立的人格,求知的态度,专一的精神,知行合一,自强不息,这些才是我辈士人该具备的品质,也是阳明圣人所倡导的心学理念。”

    朱一贵拍案叫绝,鼓掌道:“说得好,做人如此,治国也当如此,都该自强不息。我这会儿越发想要听听你的高见,你快说下去,好让我们知道该如何自强。”

    宋玉道:“有土斯有民,有民斯有国。民为邦之本,本固而邦宁。谁都知道国家强盛的根本还在于民众,只是以前限于我大宋处处都是尚未开发的蛮荒土地,这片土地上除了少数地方,大部分地方都长满了苍天大树,处处密布着生长迅速的藤蔓,不说开发成可以耕种的土地,就是常人行走其中,都是寸步难行。

    也正是因为土地开发的困难,我大宋空有梅州老家那么大的土地,人口却只有区区数千人。不是因为不想拥有更多的人口,而是仅靠少数的耕地以及金矿开采,无法养活更多的人口。

    现在我在西岛上,却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整个西岛耕地还是那么多,至多只是利用起了一些环境不错,开发容易的山地建起了经济作物种植园。但是却能依靠工坊吸纳更多的人,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养活他们,让他们能够得到比种地更好的生活。虽说受限于耕地有限,粮食依旧依赖于外购。可我也看到了西岛已经另辟蹊径,以大海为农场的渔业,通过扶持渔民合作社的方式,发展如罐头c咸鱼干等海产品深加工业的方式,让我们不至于在粮食上受限于人。

    更让人欣喜的是,因为大力发展工坊,鼓励水力技术应用的缘故,许多改进的新式农具被生产出来,让我们开发蛮荒土地,开辟新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