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83.因敌变化(第1/3页)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经过核算明朝的财政收入达到九百万两白银,内务府的利润为四百万两白银。此外,为了追回盐茶的损失,朝廷任命吏部的邹元标为专使,与提督诸监局太监褚宪章一同前往江南查账。朱由校知道这些地方官府、江防、盐帮等蛇鼠一窝,为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他特意调拨两千虎贲健儿协助褚宪章。

    统计完收入就该计算一下支出的情况了,这样朱由校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动用多少资金。军费方面,去年犒赏西征将士的白银为一百七十万两,剿灭皇太极花费一百万两,封赏民族同盟用掉三十万两,打造战舰和火器投入了六十万两,总计支出三百六十万两白银。

    内政方面,赈济灾区投入七十万两,兴修水利的预算是九十万两,修建驰道、驿站的开支是六十万两,加上官吏的俸禄总计为三百五十万两。另外各地藩王及皇族的开销折合白银三百万两,再扣除七七八八的补贴、封赏,全年支出超过一千万两白银。

    看着这份支出的清单,朱由校暗骂皇族就是一群饭桶,自己已经两次警告他们要自谋出路,勿做祸国殃民的蛀虫,可到头来还是没有大的改观。此时他已下定决心要杀鸡儆猴,第一个要倒霉的就是洛阳城里的福王朱常洵,与其被农民军炖成福禄汤,还不如把他的家产拿出来用于国家建设。

    气归气,正事还是要办的,好在内务府还有四百万两的进账,这让一直亏空的大明财政第一次出现盈余。如今北方边境稳定,每年节省下来的军费也有二百多万两,这让朱由校如释重负。除了例行的把一百万两白银存进张嫣的内务府外,其余的钱全部投入到军事、科技、教育等领域,为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力。

    等内阁和六部大员都在账目上签字盖章,朱由校伸了个懒腰,半开玩笑的问道:

    “从天启初年,内廷共计调拨了二千三百万两白银用于赈灾、军饷、水利、修路,这些账目你们都清楚吧?”

    这句话看似是小皇帝要追回自己垫付的钱,其实暗藏杀机,这些久在官场的人精如何不知。当初朱由校为了凑齐军饷和赈灾银,指示魏忠贤接连查抄了数十位东林党和浙党的家产,后来因西征和北伐才作罢。如今他旧事重提,意味着有人要倒霉了。

    户部尚书杨涟虽然刚正不阿,但也不敢怠慢,谨慎的回复道:

    “圣上宽心,调拨的每一笔内银户部都有两份详细的账册,一本留存在户部用于清账,另一本由司礼监存档以便圣上调阅。此外魏公公一直派人监督内银的使用情况,这些都是按照圣意照做的。”

    杨涟这话非常狡诈,不仅把司礼监和东厂拉下水,还把朱由校也带进沟里,可谓老奸巨猾。虽然如今的司礼监已经没有批红和盖章的权力,但作为皇帝的秘书仍可以协助起草圣旨、传达口谕,曹化淳暗恼杨涟把自己卷入这场漩涡当中,言不由衷的说道:

    “万岁爷,杨尚书的账册奴才和魏公公一同核审过,暂时没有发现纰漏。”

    朱由校长期在这群人精当中摸爬滚打,耳濡目染的懂得一些官场的诀窍,他知道杨涟是不想再和东林党有任何瓜葛,曹化淳也不愿意与前朝有往来,这招敲山震虎已然奏效。此时他心中只有两个想法,一是尽快把银子用到刀刃上,用军事来强国,用科技和教育来兴国;二是他急迫的想回乾清宫向张嫣邀功,今年有一百万两白银入账,这个貔貅可以舒缓眉睫了。

    由于核算一年的财政过于繁琐,这些天朱由校吃住都在勤政殿内,张嫣等人心中难免生怨,商议着要给皇帝一个教训。可是等朱由校满脸堆笑的回到乾清宫时,这些人却早已泪珠横飞,心疼的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脸颊。

    张嫣身为皇后,自然要顾及身份,梦萱名分未定,也需谨小慎微,倒是扣月不管不顾的扑到他怀里嚎嚎大哭起来。眼见美人梨花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