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清河县武大郎(第1/3页)  寒门枭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土坯茅草屋内,李茂对姨母招呼他吃饭充耳不闻,他现在满脑子都在想着怎么赚钱,赚钱了把小妹买回来。

    尽管只和小妹相处一个月不到,但小妹的音容笑貌已镌刻在了他的记忆里。

    那么懂事的孩子,还不到十岁,做出把自己卖掉的决定是怎么样的心情?

    她是不是在挨打受骂,是不是被虐待了不给饭吃?

    “大郎,吃饭吧!”姨母把粘稠的米粥递给李茂,又给了李茂一个小布包,“买了米粮还剩下了一些银钱,足够大郎做盘缠回家。”

    李茂喝着米粥,突然觉得喝的是小妹的血,吃的是小妹的肉,强烈的悲愤感充斥在心。

    他不能这么一走了之,否则他还算是人吗?

    再者李茂回家也没什么出路,原版的李茂家在东平府治下的三合镇,父母早就不在了。

    家中的田地归了二叔二婶,条件是供他口粮和读书科举,回去一样是寄人篱下。

    叔婶对原版的李茂读书颇有微词,这次考试名落孙山,回了家叔婶还指不定怎么奚落呢!

    “姨母,我还是留下吧!小妹不在家,姨母一个人过活也难,再说我二叔二婶是什么样的人您也清楚,我不想回去看他们的脸色。”

    姨母对姐夫家叔婶的性子哪能不了解,当初姐姐和姐夫病故,分家的时候还是她仗着泼辣的做派给问外甥争了一份家产,让外甥可以继续安心读书。

    可惜外甥运气不好,到现在也没有考个功名出身来。

    “苦命的茂儿啊!”姨母吧嗒吧嗒掉眼泪,显然又想起了死掉的丈夫,卖掉的女儿,李茂劝了好久才让她止住悲声。

    吃过饭食姨母沉沉睡去,李茂打开小包袱,里面有一小角碎银子,两串大钱,估摸着有三贯左右,用来做本钱绰绰有余。

    至于怎么赚钱,他明天得去县城一趟仔细看看琢磨琢磨。

    进城寻找营生还是其次,他主要是想见小妹一面,看看小妹被卖掉后有没有收到苛待,赎买小妹需要多少银钱。

    不尽快把小妹赎买回来,这个心结恐怕一辈子都解不开。

    翌日天不亮,李茂好生把自己捯饬了一番,他虽然是不第秀才,但勉强算个穿长衫的读书人。

    在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有宋一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不低,秀才名头是个不错的通行证。

    当李茂走了几里山路,站在县城的城门外,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城门上的县名让他发呆发了一刻钟。

    清河县,这对一个熟悉历史和野史的李茂来说,信息量有点大,让他的脑子险些短路。

    正史中对清河县所记寥寥,但野史中,北宋年间清河县绝对是大名鼎鼎。

    和清河县有关的人物如雷贯耳,比如武大郎,武松,西门庆,潘金莲,王干娘等等。

    李茂压下对这些知名人物的好奇心,进城后打听王老爷的府邸坐落何处。

    他十分迫切想要见小妹一面,但在王老爷府邸外吃了闭门羹。

    门子说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王老爷阖家去玉皇庙上香还愿,三日后才会回来。

    寻人不遇,李茂在城里逛了逛。

    他曾经在网上看到过那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尽显东京汴梁的繁华,出乎他意料的是小小的清河县也也闹的很,或许是清河县也有个运河码头的缘故。

    坐贾行商,店铺林立,人流络绎不绝,因为赶上中秋佳节,灯市的人气儿最高,几乎达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

    以前看资料只记载有宋一朝最为富有,商业发达,身临其境的李茂亲眼所见,比任何资料都更加生动,他现在就有一种在后世赶大集的错觉。

    李茂观灯望景的心情收敛后,心思转向如何赚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