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重建祠堂老爹倒下(第2/3页)  三嫁新室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喏!”

    ……

    众人分别附和里正的话,觉得都该如此。

    “有一点要说明的,之前因为战乱,我们这村子里的祠堂已经被破坏了,需要重建。”

    “重建是不是要交钱?里正你直接说吧,这祠堂不是小事。”有一个父老拄着拐杖问,想到自己百年之后还能受到子孙的供奉香火,就激动不已。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原来的祠堂虽然被破坏了,但是有些材料还是能用的,也不用大家交多少钱。需要的石料,我们村有石匠,可以带领大家到山那边去开采。那山是公家的,祠堂是公事,可以开采。所需的木料可以上山砍伐。所需的黄泥浆也可以去村头大榕树那边挖。”

    里正停顿了一下说,“可就算是公事,也不能叫叫帮忙的人吃亏。每户出一人帮忙修建,然后每家按人头收取,一人五钱。出来帮忙的人的工钱就从这五钱里面扣。虽然不多,但这也是心意。”。

    “如果家中有要在祠堂成之后放进灵位的,可以把名字报到我这里,我统一请人做,到时候会请清真庐的道长做道场。费用是一个灵位十钱。你们觉得如何?”

    “可以,里正这安排好。”

    “价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里正,如果家中不便,可否出些钱请人帮忙。”张清河赶紧问,他平时要赶牛车,家中小儿尚小,还在塾里念书。

    “可以,家中若是实在没有人力的,每人出五十钱补贴其他过来上工的人。”里正想了想,的确该这样,不说别人,就他家儿子李明伟,这段时间也去他表哥的商肆里做事了。

    许三郎和许多家里只有一个劳力还打算外出赚些钱过年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毕竟这建祠堂是大事,自家能参与是最好的。这不能参与能用银钱顶替,也不错。

    “你们回去商量下,看家里谁过来上工的,明天到我这里报名,顺便把所要交的钱也拿过来。还得赶紧,还有十天就到我们村去县里建书院了。”

    “里正,家中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银钱的怎么办?”有人小心翼翼的问,毕竟不是谁家都有闲钱的。虽然秋收不用交赋税,可是家里那么多人,就算是买半斤肉补补,也是要用到钱的。

    “这样,这样吧,如果没有钱银的,可以拿粮食顶替,按照市面的价格,只可以顶替那五钱一人的。到时候发给出工的人的钱银也可以用粮食顶替。就是那十钱一个灵位的是不能顶替的,那是跟清真庐的道长的。”里正也觉得好无奈,大家太穷了。

    ……

    等回到家,许三郎对霍香梅说,“这出工的五十钱,咱家就出钱吧。现在卖酒卖得好,不去一天就亏不少了。”

    前两天每天都卖出去五十多斤,一斤麦酒能分五碗来卖。一碗四五钱,还加上后来还卖南瓜饼的。一天下来刨除成本,赚的都快近一两银子了。许三郎可舍不得。

    “三郎,要不,我去出工吧。”霍老爹舍不得这五十钱。

    “阿爹,你还得跟三郎出去卖酒。家里我想想,我还是得在家。一是不放心大娃他们,二是家里的活还有不少。娃的脏衣服甚么的还没洗,还有我还得织布,家里的麻线堆得很多了,大家的足袜都还没有。”。

    “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早上起来都看见小二小四长冻疮了,家里我走不开。所以还五十钱还是得出的,现在你和三郎在外面卖酒,家里差不多一天有一两银子收入呢。阿爹,真不差这五十钱。”。

    霍香梅耐心的给霍老爹算账,如果没有他去帮许三郎,家里她又暂时走不开。这五十钱还是值得出的。

    霍老爹听自家娘子这样一说,也明白过来了。不再钻牛角尖,只是心里还是心疼那五十钱。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