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第2/3页)  心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放入花椒、精盐、桄菜一同煮至鱼鳞翻去时,起锅放入盘内,然后将煳辣椒面、木姜子油、姜片、葱节、精盐、麻油、酸汤兑成滋汁拌鱼食用。

    特点:

    汁浓味鲜,肉质细嫩,有独特风味。

    酸汤鱼酸汤的种类

    贵州酸汤的种类还有很多种,若以汤的质量和清澈度来分有高酸汤、上酸汤、二酸汤、清酸汤、浓酸汤等;以汤的味道来划分则有:咸酸汤、辣酸汤、麻辣酸汤、鲜酸汤、涩酸汤等;以汤的原料划也有:鸡酸汤、鱼酸汤、虾酸汤、肉酸汤、蛋酸汤、豆腐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等;如以民族划分又有苗族酸、侗族酸、水族酸、布依族酸等。其中以苗族的鱼酸汤、毛辣角酸汤、菜酸汤、辣酸汤最为常见。

    白酸传统的白酸是用清米汤在酸汤桶中慢慢发酵而成,快速简单的白酸是将面粉用作发面的300克老面搓细后放入盆中,加入5千克清水,充分溶解后倒入锅中置火上,边加热边搅拌,再将100克糯米粉也有用玉米面、黄豆面的用清水调匀后倒入锅中。待锅中汤汁烧沸后,起锅倒入坛子内封好口,放在温度稍高的地方静置一两天。色泽乳白、酸味纯正的白酸就可以用了。酸汤与泡菜水和卤水一样,保存得当,愈存愈香。

    红酸红酸即毛辣角酸,毛辣角酸的酸味醇厚,色淡红而清香,通常是用5千克新鲜野生毛辣角即野生西红柿,无野生时可用种植的西红柿代替洗净,放入净泡菜坛中,再加入500克仔姜、250克大蒜、1千克红辣椒、500克精盐、100克糯米粉及250克白酒,灌满坛沿水加盖放置15天后即可取用。使用时,将坛中固体原料剁碎或用搅拌机绞成茸泥即可。

    红油酸红油酸又名辣酸,红油酸以酸辣椒糟辣椒用油炒至见红油,再加入新鲜野生毛辣角炒香出色加汤熬制后去渣,调制而成。其味荤厚而酸辣醇厚,色鲜红。

    辣酱、酸辣酱酸也名小磨酸,是以鲜红辣椒、鱼、糯米用石磨磨成酱,加少量精盐和甜酒入坛发酵而成,味酸香回甜,色泽鲜红,使用时以水直接调制或浇油调制。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擅长制酸,亦喜食酸食。有句民谣:“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汤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在贵州众多酸汤中,以苗家酸汤最为著名,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酸香丰富,是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苗族同胞居住在大山里,山高路远,几乎家家都有酸坛,少的一两个,多的好几个,甚至几十个。苗家酿制酸汤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在中式烹调味型里未寻到酸汤风味的味型。

    用酸汤烹制鱼肴,是贵州人最爱。苗族有句民谣:“最白最白的,要数冬天雪。最甜最甜的,要数白糖甘蔗。最香最美的,要数酸汤鱼。”黔东南各地都有酸汤鱼,较好的有黄平酸汤鱼,原汁原味不施油脂,符合当今饮食潮流。凯里酸汤最为有名,麻江县的酸汤鱼获得过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精品菜肴暨美食文化展特金奖和中国名宴金鼎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毛辣角酸、红油酸,三都水族自治县有小磨酸、独山县有虾酸等,这里酸味物质都是黔南民族风味的主要调味料。毛辣角酸的酸味醇厚,色淡红而清香;红油酸味荤厚而酸辣,色鲜红,以酸辣椒用油炒至见红油,加汤调制而成;小磨酸是以鲜红辣椒用石磨磨成酱,加少量精盐和甜酒入坛发酵,味酸香回甜,色泽鲜红,使用时以水直接调制或浇油调制;独山虾酸是以小虾、大米沤烂后加精盐、白酒、甜酒糟。煳辣椒面入坛发酵而成,味酸香醇厚,糟香味浓,食用时可用油炒或加汤调制。居住在黔东南榕江、剑河等地沿河两岸的侗族人民几乎家家都有酸坛,制作酸汤,侗族同胞习惯在稻田里放养鲤鱼,每年秋收时放水捉鱼煮酸汤鱼、清水鱼吃,吃不完的则用来制作腌鱼,随时可以享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