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4章:编新军(第1/2页)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长孙无忌等人的支持下,兴商政策得以实施,主要是沿海地区和西域方面的买卖,国内依旧实行重农抑商。

    这些离开大唐在外经商的商人,除了经商以外,更多的还是要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说白了,就是利用这些商人刺探情报,打探消息和各地的风土人情。

    随着兴商运动兴起,不少商人组团前往河西走廊,走上丝绸之路,一路向西进行国际贸易。

    还有一部分商人,尤其是南方的商人通过运河的便利水运,出海一路向南、往北,向沿海国度贩卖大唐烂大街的货物。

    随着大唐发展国际贸易之后,大唐的经济水平直线上升,物种也不断丰富起来。

    从世界各地不断引进了土豆、番薯等食物,大唐则将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海外。

    大唐被世界各国所熟知,罗马、大食、天竺等国也陆续派人来和大唐建交,共同促进发展。

    为此,李承乾还加派人手再次开垦田地,将土豆、番薯等食物种植出来。

    “启禀大家!研究院出来消息,第一批自生火铳已经制造完毕。”王泉向李承乾禀报道。

    “这自生火铳的效果如何?”李承乾问道。

    鸟铳的面世就代表着火器时代的到来,大唐即将从冷兵器时代转换成以冷兵器为主,热武器为辅的时代。

    大唐的战斗力将呈直线上升,吊打周围的蛮夷根本不在话下。

    “研究院那边已经实验过了,威力比弓箭的力量要大,只是射程却比弓箭要短,但射速快。”王泉说道。

    “只要威力巨大就行,可以弥补射程短的短板,形成密集的火枪战队,一定会让敌人闻风丧胆,甚至成为他们的噩梦。”李承乾说道。

    李承乾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装备这样一支全部都是火器的部队。

    “除了这些可还有别的什么没有?”李承乾继续问道。

    “研究院那边还说自生火铳比起第一代的火绳枪来,可以不用担心雨天会打湿,方便雨天使用。”

    “填充药物都要比火绳枪简单不少,其他方面也比火绳枪好很多,大大提升了作战性能等。”王泉说道。

    自生火铳比起火绳枪来,确实方便许多。尤其是不怕雨水打湿,和夜晚不怕被敌军发觉等。

    “很好,这种自生火铳现在生产出多少支了?”李承乾问道。

    “说是已经制造出合格的自生火铳6000支。”王泉说道。

    按照大唐的府兵人数编制,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

    可以装备五个上府,六个中府,七个半的下府。

    这和李承乾心里预期的不太一样,他可是打算组建一支数完人火枪军。

    “通知研究院,尽快制造出更多的自生火铳,务必要全部合格。”李承乾说道。

    “诺!”王泉领命应道。

    “通知王方翼,从军中挑选出合适的人选,加入到新编的军队中来,朕给他三万人的名额。”李承乾说道。

    “诺!”王泉领命而去。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王方翼奉诏从各地折冲府中挑选精兵,并将他们家眷一起迁到长安。

    研究院武器制造工坊里日夜赶工,不断制造出自生火铳来。

    “三万精兵已经挑选完毕,已经安排在城外军营,还请陛下为新君赐名。”王方翼向李承乾汇报道。

    这三万兵马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全部都是一线战斗水平,拉出去便能够立刻投入战斗。

    “去看看去,王泉通知研究院,将自生火铳送到军营去。”李承乾起身,一边跟王方翼说,一边吩咐王泉办事。

    “诺!”王方翼和王泉领命,王泉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