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六十六章 战局激化(第2/3页)  重生在奥匈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东方

    当冯国璋几位军方大佬联合向袁世凯发电逼迫他退位、取消帝制的时候,袁世凯终于支撑不下去选择妥协,世袭制的总统提上议程这一次倒是没有太大的反对可是大部分人都清楚,袁世凯的子孙后辈想要继承总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皇帝这一件事已经导致袁世凯的地位不稳,这个时候的他尚且摇摇晃晃何谈他的子孙后辈能够保证一方军阀就已经非常不错,总统那是痴心妄想。

    4月德国和法国正激战的时候,当大部分省份都宣布独立的情况之下袁世凯不得已任命段祺瑞为国务卿并且重新组织内阁。

    同月四川几个地区选择独立,同时段祺瑞开始逼迫袁世凯交权,燕京政治局势开始复杂多变,街道上的行人就是走路也开始心翼翼起来仿佛一个不心自己就会卷进什么风潮当中为此丧命。

    5月南方也开始进行一些动作,他们同样公布征讨袁世凯的宣言,恼怒之下的袁世凯还是使用暗杀的手段泄愤但结果非但没有如同他想象中的那般顺利甚至更让南方地区脱离掌控,英雄的地位瞬间掉到极点。

    刺杀不单单只有袁世凯在使用,日人同样不甘心丢掉东北开始对外籍军团指挥官连同北洋政府东北实际掌控者张作霖动手,可惜同样未成功。同前世不同,这一次张作霖并非选择沉默而是命令超过10万的东北军队压迫高丽半岛。

    这个时候实际上袁世凯是不希望多生事端,可是面对张作霖被刺杀的事情他这位“英雄”怎么可能选择坐视不理咬着牙袁世凯同意张作霖压迫日的行为,但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决定一旦战争结束一定要撤去张作霖的职位。

    同其他军阀不同,对于东北的掌控袁世凯还是最强的,毕竟这里十余万军队都是他的嫡系,而即便对张作霖的军队他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但事情总是多变的,战役结束时这些十余万嫡系早就成为张作霖的私军。

    这些嫡系对袁世凯并不忠诚并非如此而如果不忠诚也算不上什么嫡系,真正的原因是6月份时袁世凯在忧虑中病故,这才导致十余万嫡系军队全部成为张作霖的私军,当然袁世凯的病故不要对亚洲地区就是全世界都颇有影响。

    实话这个时候的英国也不安稳,首先是爱尔兰的起义让英国政府很是繁忙,而就在事情还没有解决的时候日德兰战役爆发,德国和英国首次进行正式的海战。

    袁世凯的死亡让同盟国丢掉自己的东方盟友,因为新任大总统黎元洪并非亲德一系,值得安慰的是外籍军团在东北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张作霖第一时间就对外籍军团表现出友善的态度并划拨几个地盘任由外籍军团走动。

    张作霖的友善也并非毫无由来,他渴望获得捷克公国的支持,太多的想法不敢有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东北三省能够掌控在他的手中。对于这样简单的要求捷克公国自然不会拒绝,毕竟外籍军团还需要张作霖的支持。

    这个时候俄罗斯同捷克公国的战争正当,外籍军团想要回到西伯利亚地区是不可能的,前往捷克公国更是不现实他们唯一能待的地方仿佛就是东北三省,张作霖肯容纳他们倒是省去捷克公国很多的麻烦。

    黎元洪在这片土地上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袁世凯,因此他虽然获得大总统的职务,可是多方的妥协让这片土地重新到军阀割据的状态,蒙古的扎尔格朗图和东北的张作霖就是典型的例子。

    实际上支持张作霖和扎尔格朗图对捷克公国也有利,扎尔格朗图抗拒俄罗斯、张作霖抗拒日,有他们在多多少少能够拖住俄罗斯和日的一些军力不让他们有机会登陆欧洲。

    对于远东的事情恩斯特并没有太多的心思,虽然边境稳如泰山但是德国方面的确不是很妙,先不凡尔登的攻守情况,这个时候英法企图以攻代守进攻德国的防御并将其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