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七章 海权(第2/3页)  重生在奥匈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想远东的物价水平就能够看到这个薪水已经足以让人过上小康水平。何况这只是一个人,如果是一家三口他们的年收入至少能够达到300欧元,这还不算拆迁费用。即便放到欧洲。他们也能够勉强生活下去。

    大部分的青年和少部分的中老年从事农业,而剩下的只要不是老弱小孩,剩下的都能够在政府部门找到工作,建筑公司、清洁公司这是城市还没有兴建就已经由政府筹办起来的公司,他们需要的员工可不是少数。

    孤寡老人也不用担心,养老院建造起来之前政府会固定拨付给他们少量的生活费用。费用不多但是保持温饱已经没有问题。一切都往好的方向而去,很多百姓甚至都希望秦国能够永远的存在下去,相比较战乱的民国,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并村成镇需要的时间很长,可是原有的县城改造却是非常快的,老县城还是保持原样,郊区兴建新城区,新城区主要提供给村庄富余出来的那些百姓居住,当然如果老城区的百姓有要求,他们也可以提出置换。

    此时他们都非常羡慕的看着那些正在兴建的高楼,而如果他们生活十几年也许就会想起自己老宅的好,不过再想也没有用,因为那个时候老宅都已经成为皇室的土地,一个个影视基地、传统商业街、博物馆占领那里。

    整个秦国都在大型建设,具有东方风格的秦王宫也正在修建当中,仿佛有拍马的意图,几位建筑师完全是按照秦皇宫殿进行修建的,因为负责王宫修建的人员隐晦的提到过,自家的这位国王陛下仿佛有些崇拜秦始皇那位东方千古一帝。

    建筑师们都是华裔,他们一直学习的就是相关东西,现在一个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不但能够完成他们的心愿还能够讨好未来的主人,他们如何不尽心尽力?图纸、建材、施工人员都是用最快的速度筹建。

    时间就这样过去,北伐已经正式开启,一个个城市都用最快的速度沦陷,革命军几乎一日下一城、一月下一省的速度逼近燕京。军阀们也并非全部团结一心,仿佛看到革命军席卷的大势,冯玉祥首先选择妥协,全体参加革命军并协同参加北伐。

    截止到11月孙传芳军主力被歼,张作霖身为此时军阀之首,急忙召见各派主要力量,商讨对付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的对策,相关请求也传递到俄罗斯帝国和秦国,两国态度倒是一致不做任何理会保持中立。没有办法,张作霖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同北伐军进行对抗,12月初,张作霖祭拜苍天就任安**总司令!

    同月,日本大正天皇逝世,裕仁成为新的日本天皇,改年号昭和。

    同年圣诞节,恩斯特在华沙王宫接见英国亲王、海军大元帅,两国就四国联盟海洋贸易的事情进行商讨。此时四国联盟的经济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英国经济略显疲态,而且国内有金融危机的风险,英国继续外在力量振兴国内,四国联盟无疑是一个好的对象。

    两国的海贸自然也是恩斯特想要看到的,因为这样一来四国联盟的海军就能够不局限于小小的波罗的海内,虽然英国给予四国联盟海军发展的可能性为零,可是恩斯特依然不愿意放弃这样一个机会。

    宴会、打猎、玩牌,欧洲的贵族交际就是这样,枯燥无味而且娱乐项目还很是稀少。当然大家都已经习惯,甚至没有精力去更改,打猎中恩斯特就同那位英国亲王签订几分有关海洋贸易的合同,总份额大约达到3000万欧元。

    贸易的内容四国联盟略微吃亏,可是四国联盟获得的东西是金钱购买不到的,丹麦对四国联盟的军舰出海略微放松。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毕竟控制权还在人家的手里,出海口一天在丹麦的手里,四国联盟就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波罗的海军的建设其实一开始恩斯特就没有准备派上大用场,大部分的效果就是帮助四国联盟培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