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九十七章 败走雪原(第2/2页)  崩坏:起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能仓皇北顾?

    在这种观点下,史学家认为是冷鸢心高气傲,被之前一连串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自大,不顾幕僚意见,执意派兵深入“地形不明,情况不明,敌军不明”的三不明地带西伯利亚,最终遭到当头一棒。

    这一“真败论”认可的人也很多,因为它更符合人之常情,骄兵必败,世间胜败岂无凭?冷鸢这个人的性格就注定了她迟早会有一败,而这一败,恰好就败在北伐,败在了胜利的最后一步。

    而且都说相由心生,文章也是如此,共和国上将冷鸾是个巾帼英雄,所以她的遗书满篇心系天下,毫不畏死。

    那么一个能写出《讨逆匪檄》家国热血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个一心谋求权力,为此不惜害死部下的小人?

    这一种观点虽然逻辑上更可靠,也比较符合冷鸢的性格,但其实也存有疑点。

    那就是为何追击的队伍中没有“鹰旗军大将”?

    先不说冷鸢本人为何不参与追击,她麾下鹰旗军的强者中,白狼没有参与追击,罗汉林没有参与追击,弥音梨纱子没有提供远程支援,cky也没有被派去随军勘测,四个心腹全部都和自己留在后方。

    这个举动实在太有疑点!众所周知,白狼和罗汉林是每有战事必然冲锋陷阵,如果冷鸢真的一心求胜,为何不派罗汉林和白狼各领一军,参与到“钳形攻势”中?

    这样一来,就算遭到埋伏,有这两个猛将压阵,绝不会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除非冷鸢已经预料到,钳形攻势必败,把自己的心腹送到前线风险太大,所以把他们留了下来,可如果已经预见失败,又为什么执意进攻?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这一疑点对于反对“阴谋论”,推崇“真败论”的学者来说,是难以解释的。

    因此,败走雪原也成为了一桩悬案,一桩千古疑案,引得后世争论不休。

    对于研究冷鸢的人来说,如果支持“阴谋论”,那一般就会把这位鹰将当做“枭雄”,一个心狠手辣,老谋深算,为己功成枯万骨,内有狼子野心,外有铁腕强谋的枭雄。

    如果支持“真败论”,那往往会把冷鸢看作“英雄”,一个有侠之大义,心系天下,于北国封狼居胥,誓以金戈驱敌虏,以热血书下《讨逆匪檄》的英雄。

    不过,不管怎么说,阴谋论也好,真败论也好,枭雄也好,英雄也好,冷鸢在一生中,乃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对此进行过解释,一句话,乃至一个字的解释都没有。

    所以事实的真相究竟如何,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也给后来的知识分子留下了诸多遐想,乃至非议抹黑的机会,尤其是冷鸢过世后,这样的情况最为严重。

    然而,有道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时过境迁,功过是非,一切自有后世评说。

    (关于两种论点,你们的意向是?快来评论区一起交流吧!)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