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章 山高路远(第1/2页)  雀上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别说了,柰,你应该帮帮他。我说,我想好了,我们乡里的国家干部要每人帮一户特困人家,让他们早日脱胎换骨,你的战友就交给你了,一年脱贫,两年实现康。

    乡长,你,你这有点太不现实了吧,一年能脱贫,两年能实现康?上面不是说过到本世纪末才能实现康么?

    别贫嘴了,你这是做战友说的话么?你媳妇不是在城里街上开了家副食店么?你可以让锁阳的爸爸收点土特产送到店里叫你媳妇代卖一下,不是有一些利润么?至于本钱,你可以先借点他。

    对!对!对!不愧为乡长,柰兴奋地说,这是一个好主意,我的车子每星期都要跑城里一趟,也是可以利用的。

    你可不能揩公家的油啊!

    俩人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又走累了,就在半山腰歇歇脚。极目眺望,蓣山乡山山水水尽收眼底,一道道山峰披红戴绿,一条条河流蜿蜒如带,田野里金黄色的稻浪在风中翻滚,成群披红戴绿的男女正在挥镰收割,山岗上雪白的棉花随风摇拽,哟嗬嗬,哟嗬——,劳动中的欢歌笑语在山谷中回荡。

    这普陀崖村海拔二千多米,是全县有名的高寒山村,也是出了名的穷村,全村一千三百人有一大半没有脱贫,失学率高达百分之四十,我早就想上来看一看,可是就是抽不出时间,村支书安狄榴找过我多次了,不是要粮就是要钱要衣被,这次我决定好好地在上面住上几天,就几件具体事情现场办公解决。

    这时,一个挑夫走上来,自自然然地放下担子歇起肩来,一边用草帽扇着凉风一面自言自语地说,这鬼路真的是越来越不好走了。我抬头打量了这个人,约摸四十五六岁的样子,一脸的皱纹象刀子刻划过似的,周周正正的身子硬朗结实,再瞧瞧担子,估计有二百斤,说话刚气十足,再一试谈吐果然不俗,主动同我搭腔了,他问道,客人们好象是城里来的吧,请问是到哪家去的,就随我一道,我给你们带路。

    柰指了指我说,这是咱们乡的乡长。

    挑夫眼睛一亮说,啊,是吗?难怪我说我们普陀崖村没有你们这样的亲戚的,这方圆十里八乡的那一家的情况我都了如指掌。

    我问他,你老人家贵姓?是这个村子里人吧。

    挑夫说,民姓康,康的康,就是村里的狄门洞垸子里的。

    今年贵庚?

    属蛇的,今年有五十一了。

    是吗?柰有些不相信,他站起身走到挑担前摊开双手托着扁担试了试重量,一下子没有抬起来,又用肩膀才挑起担子,他放下担子说,足足有二百五六十斤。

    康挑夫笑了笑说,你估跑了,只有二百一十斤。

    这么重,你一人挑上山哪。

    有什么办法呢,别村都通了公路,我们村没通,只得用脚步走,山上的东西都是挑上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睡都是挑来的,我这就是给卖部挑的百货,一天一趟都是我给承包了,货主是我的外甥女婿,他很照顾我,别人挑一百斤给十元钱的脚钱,我挑一百斤就是十三元。

    你们想过修路的事没有?

    怎么不想,做梦都在想,真是想疯了几代人啊!康挑夫说,就是没有钱,连肚子都撑不饱,哪能有心事修路啊。

    民工投劳义工修行不行?我说,炸药c水管由乡政府给。

    不是我说你们的直话,康挑夫掏出一包软‘龙乡’牌的烟递给柰一支,自己也点燃一支,抽了两口然后说,你们乡干部尽是说假话,三年前有个姓黄的还是姓绿什么的来过,在村里安支书家就夸过海口,他说保证一年修路坯,第二年通车,可是到现在连路的影子也没有,害得支书白送了他几斤茶叶。

    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就有几分的不自然了,深怕自己也脱口而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